北宋《太平禦覽》中記載:“伏羲坐方壇,聽八風,乃畫八卦。”(伏羲坐在方壇上,聽八個方向的氣息,於是畫出了八卦。)
八卦由“-”為陽,“”為陰組成:幹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脊為水,根為山,離為火,交為澤,萬物如愛。八卦分八個方向,太極圖畫在中國。
《易傳》認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而“幹”和“坤”兩個卦在八卦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壹切現象的本源。八卦最初是古代人記事的符號,後來被用作占蔔的符號。在古代,八卦常被用作消災避禍的圖案。
擴展數據
八卦的起源和發展
相傳先天八卦是伏羲根據兩個星盤歷法,即隋人所創的《河圖洛書》所創。地點在洪洞瓜地村,因為這個村四面環山,周圍有八個村,都是相隔八裏屯,看起來像是六芒星的底部。伏羲用山水畫卦,所以創造了八卦。
八卦起源於中國古代關於基本宇宙的形成、地球與太陽的自轉關系、農業社會與生命哲學相結合的思想。原始資料來源是西周的《易經》,裏面有六十四卦,但沒有圖像。
直到宋代,有學者認為四象演八卦(方向),八十八生成六十四卦。這就是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
也有學者認為八卦應該來源於周文王的感坤學說。他認為天地相交生成萬物,天為幹,地為坤。八卦的其他六爻都是他們的子女:甄為長雄,闞為中雄,艮為幼雄;荀是長女,留為中女,換為女娃,這就是給的八卦,也叫後天八卦。
自宋代以來,八卦符號通常與太極圖壹起出現,太極圖代表了中國傳統信仰的終極真理:“道”。在外面,八卦還是對應八派的。後天八卦上,從北方占蔔開始:息、生、傷、督、景、死、震、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