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土樓、龍屋、宮屋為代表的客家傳統民居,類型多樣,風格各異。但是,他們的堅定性、安全性、封閉性和家庭定居性是他們的突出特點。
1.耐久性
目前福建、廣東的圓形、方形土樓都有200-300年甚至500-600年的歷史。它們歷經風雨的沖刷,強震臺風的襲擊,至今安然無恙,巍然屹立在群山之中。
如此堅固的住宅建築,離不開精心的選址、科學的設計、材料和施工方法。現在本文僅從土樓的建築材料和建造方法上做壹些說明。
土樓的墻體底部較厚,頂部較薄,有的高達1.5米。夯打時,在墻基挖深而大的墻溝,用石塊作為地基夯實掩埋,然後用石塊和砂漿築成墻基。然後用夾心板夯實墻壁。土墻的原料主要是當地的粘質紅土,摻入適量的卵石和石灰,經過反復搗碎、混合而成的俗稱。為了增加其粘性,應在土墻中間埋入杉木枝或竹片,以增加其拉力。就這樣,經過反復夯打,築起了壹面鋼鐵混凝土般的土墻,外面還塗了壹層石灰,防止風化侵蝕,使其堅固異常,抗風抗震性能良好。據永定縣誌記載為198。
2.安全性
歷史上,客家人原本是中原的漢人。他們南遷到閩粵贛交界的山區後,為了防止土著和土匪的劫掠和野獸的襲擊,修築土樓和嚴密防範的圍屋,非常安全。
比如像古城堡壹樣的土樓,壹層和二層都沒有向外的窗戶,或者只有像炮眼壹樣細長的石窗。三樓和四樓,每個房間都有向外的大窗戶,不僅有利於采光和空氣流通,也是觀察敵情和向外射擊的槍眼。土樓的門的門框和門檻都是石頭,門板厚約10cm。有些門是斜挖的。可以拍下來倒開水。壹些土樓的門口安裝了防火水箱和水槽。如果入侵的敵人放火燒門,只要妳按下開關,水就會順著門流下來滅火,保護門。土樓已經很堅固變態了,但還是有些土樓有夯墻以防萬壹。萬壹外墻被炮火轟開,土樓依然有墻支撐,安然無恙。土樓裏有各種生活設施:
3.關閉
客家民居,無論是土樓還是圍屋,五峰樓,裏面的每壹個房間、廳堂、天井,都由廊、巷、樓梯連接,方便居民生活。然而,他們與外界完全隔絕。壹般土樓只有壹個正門壹個後門,或者壹個正門兩個側門。在緊急情況下,封閉房屋中的所有水平房屋和半圓形封閉房屋均設有門樓。
4.家庭居住
客家土樓、龍圍樓、五峰樓壹般規模較大。永定的“承啟樓”有300多個房間,面積5376平方米。“遺產樓”共五層,面積10336平方米,光是廳堂就有51個。難怪壹位日本建築學教授看了永定土樓後寫道。
如此龐大的民居,正是為了適應群居的特點。最多的時候,有80戶600多人住在“承啟樓”裏。在我的家鄉,羅氏的龍屋有300多個房間,羅氏50戶人家,350個人住。雖然戶數多,但是房間、廳堂、天井多,可以形成廳堂、天井、幾個房間的小居住單元。
值得壹提的是,祠堂是土樓和圍屋的“心臟”。這是壹家之主聚在壹起討論的地方。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帶著各種供品,來到這裏祭祖。男人結婚,壹定要在祠堂裏拜天地,敲祖宗,待客。女兒出嫁後,他可以戴上蓋頭,踏上象征團圓的大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