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這本書,可能只懂很簡單的智慧,但我能感覺到,隨著未來閱歷的增加,會有壹些瞬間讓我明白。整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是:人要體驗自己。這和我自己的人生觀差不多。我認為:有壹個理想的人,我稱之為“完美的人”。他身體強壯,知識淵博,品質高尚,能力強,意誌頑強...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自己與這個想象中的“完美的人”相去甚遠。但是,不同的態度會讓人的行為有所不同。雖然我們達不到這種境界,但我們可以盡力去接近它。我覺得稻盛和夫追求完美,他的實踐也讓他更接近心中的“完美男人”。在這個實踐的過程中,那種美好的品質會散發出來,他的毅力、善良和對道德的追求.....所以我認為,人要時刻想象著完美的自己,現實生活中自己與“完美的人”的差距應該成為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讓我們時刻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努力提升自己。
其次,我想的最多,但還需要長時間的實踐:人格的建立。進入大學,我逐漸意識到,要想與眾不同,就必須形成自己的人格,壹種有原則有標準的積極人格。這將是我解決問題的準繩。當壹個人沒有了自己的個性,就會在蕓蕓眾生中褪色,在歷史上只有統計意義;只有有自己標準和風格的人才能脫穎而出。我以前讀過壹篇關於比爾·克林頓的文章。他見人的時候,言談舉止都會給人壹種熱情的感覺。這是他的風格之壹,壹種獨特的風格。但是,僅僅是這種外在的人格,就已經讓他光芒萬丈,更不用說那些人格高尚的大師了。有內在人格的人,會讓人覺得他是壹個不平凡的人,不卑不亢,始終表現出壹種從容的態度。稻盛和夫的悲憫、善良、清廉、正義等各種優質品質構成了他自己獨特的風格和自己的人格魅力。而取得如此深刻成就的大師們,是值得敬佩的。這也讓我反思,我們應該吸收那些優秀的品質,形成自己的個性,才能在這個越來越投機的社會裏穩定下來,不隨波逐流。
另壹個是我已經反思過的問題:文化遺產對壹個人的巨大影響。我壹直很好奇,文化的傳承是怎麽進行的?都說中華文明是歷史上唯壹留存下來的文明,但是面對幾千年的中華文明,我們該如何傳承?光看古籍能學到多深?但是,目前我只能通過閱讀來了解這個民族的智慧。我在高中的時候看過建國時期的壹些大師,比如錢學森、夏丏尊,都是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大師。稻盛和夫在書中說,他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汲取了智慧。作為壹個日本人,我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進行了認真的學習和研究,但是作為壹個中國人,卻對這些文化瑰寶視而不見,對這些文化經典視而不見,這實在是可恥的。所以我明白文化背景對壹個人的成長極其重要,我會在修身養性的過程中努力學習傳統文化的智慧,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東方文化。
另外,我學習了稻盛和夫的教導,生活要“簡單”。不管這個世界有多復雜,我們都應該保持簡單。我們應該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這樣我們才能看到其中的奧秘,忘記繁雜的條條框框,以壹顆童心看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上的人和事是交織在壹起的。我們來梳理壹下他們的關系太累了。我們不妨簡單壹點,這樣生活或許會豁然開朗。這本書還介紹了許多關於管理的知識。包括松下幸之助的《水庫經營》未雨綢繆,在公司的安全期,必須考慮危險期。它還介紹了與個人壹起實現理想的想法。首先要有大膽的想法。沒有意誌,自然不可能實現。其次,要想辦法。如何與“樂觀主義者”和“悲觀主義者”相處,聽什麽意見。這些經歷都很寶貴,所以讀這本書真的是極其幸運的。
簡單理解。歡迎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