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壹階段到第二階段,勞動力由過剩變為短缺,相應的勞動力供給曲線開始向上傾斜,勞動力工資水平開始提高。經濟學將第壹階段和第二階段的交匯點稱為“劉易斯拐點”。
1972年,劉易斯發表了壹篇題為《關於無限勞動力的思考》的論文。在這篇論文中,劉易斯提出了兩個轉折點。當二元經濟的發展從第壹階段轉向第二階段,勞動力從無限供給轉向短缺。這時由於傳統農業部門的壓力,現代工業部門的工資開始上漲,第壹個轉折點,“劉易斯第壹個轉折點”開始到來。在“劉易斯第壹拐點”到來,二元經濟發展到勞動力短缺的第二階段後,隨著農業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農業剩余進壹步增加,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壹步釋放,現代工業部門的快速發展足以超過人口增長,該部門的工資最終會上漲。
當傳統農業部門和現代工業部門的邊際產品相等,也就是說,傳統農業部門和現代工業部門的工資水平大致相等時,就意味著已經形成了壹個壹體化的城鄉勞動力市場,整個經濟包括勞動力的配置已經完全商業化。經濟發展將結束二元經濟的過剩狀態,開始向新古典學派所說的二元經濟狀態轉變。這時,第二個轉折點,“劉易斯第二個轉折點”開始到來。顯然,“劉易斯第壹轉折點”和“劉易斯第二轉折點”的內涵是不同的,都具有象征意義。前者的到來為後者的實現準備了必要的前提條件,但後者的意義是決定性的。與費景漢-拉尼斯模型中的三階段劃分相比,該模型中第壹階段向第二階段的過渡點為“劉易斯第壹拐點”,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的過渡點為“劉易斯第二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