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橋火龍
火龍是指產於川東北大仙縣石橋古鎮的民間紮紙工藝;燒龍是在正月的晚上,用煙火燃燒和玩龍的人。石橋火龍作為壹種民俗文化,在石橋古鎮代代相傳,流傳於大仙、銅川、渠縣、英山、平昌等地。石橋鎮的火龍是由紮龍、請水龍、火龍、和巴五條龍組成的。
石橋河是著名的旱碼頭。為了祈求上帝的保佑,古代石橋人從正月十壹到十五(元宵節)連續五個晚上都要燒火龍。
2.元九爬山
關於達州爬山習俗的起源,壹直有兩種說法:壹種是為了紀念元稹。據史書記載,元稹在通州任司馬期間,政績卓著,為官清廉,深得通州百姓擁戴。元和十三年,他離開通州赴新職,人們依戀他,若失至親,紛紛為他送行。當他的船順周河而下,被山擋住去路時,人們爬上翠屏山和鳳凰山山頂,站在最高的地方向他揮手告別。元稹在家排行第九,叫元九,元月初九就離開通州了。為了紀念他,“隨元九上山”成為達州的傳統節日,壹直傳承至今。另壹種說法是紀念玉帝。古有大成翠屏山玉皇廟。正月初九是玉帝的生日。那壹天,達州人上山燒香,為玉帝而活。
每年正月初九,達州都有幾十萬人沖出去爬山,在山上玩耍,日落時分返回家中。
2006年,“元九高登節”被定為“城市節”,2008年被列為“四川十大名節”。2009年被列入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3、巴山背兩首歌
巴山北二歌是隨著巴人從事長途厄運的生產勞動方式而產生的。秦漢時期的達州,有壹條古道,經塔姆、王嘉、長壩、羅斯、湟中、珠玉,直抵長安,直達成都。古代_人組成龐大的倒黴隊伍在這條路上搬運貨物,在勞動中創造了“巴山北戈爾”,並自發流傳至今。
它的表現形式大多是壹個人領唱或者大家壹起唱。其旋律清新流暢,唱腔嘹亮,風格粗獷豪放,具有地域特色。
4.安仁臥龍
安仁板凳龍是指壹種以板凳為道具的民間舞蹈,起源於大仙縣安仁鄉,流傳於大仙縣周邊的劉媽、檀木、花紅鄉、東興、大灘等20多個鄉鎮。是“湖廣填川”時湖南移民引進的,由村民傳承了300多年。
安仁板凳龍通常以壹條長木凳為基礎,上面彎竹條做成龍頭和龍身,並飾以稻草、玉米皮等幾種農作物稭稈,象征豐收;以板凳四足為龍腿,寓意四季平安;每條龍由三人表演,意為“三陽,開泰”。
2006年,以安仁板凳龍為基礎,精心改編的節目參加四川省第十屆運動會開幕式演出。
5.劉的竹編工藝
竹編是我國最具特色的傳統民間手工藝之壹,渠縣劉的竹編工藝在四川乃至全國都具有代表性。渠縣的竹編可以追溯到2300年前,古代人們就用竹子編織勞動工具和家用電器。渠縣劉竹編工藝品的制作,從切竹到成品,有30多道工序,技藝復雜,工序繁多。產品暢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內外獲得30多個獎項。2007年入圍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容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