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竈神的龕位多位於廚房的北面或東面,竈神的神像在中間。有些沒有竈王壁龕的人還直接把神像貼在墻上。有的神只畫壹個竈神,有的神有男女兩個。女神被稱為“廚神奶奶”。這大概是對人類情侶形象的模仿。竈神的雕像大多還印有這壹年的歷法,上面寫著“東方廚師當家”、“世界守護者”、“壹家之主”等字樣,以示竈神的地位。兩邊都有“天道說好,下界保平安”的對聯,祈求全家平安。
詞竈的民俗因地而異,但壹般是燒香、獻蔬果、酒、寶等。先把水果和酒擺在桌上,請竈神吃壹頓飯,然後再去天庭。祭祀結束後,把竈神的畫像從墻上請下來,連同事先準備好的紙錢,燃放鞭炮。意思是讓他老人家在天上說好話,快去等他回宮求好運。至於供香的方式,壹般是在竈神像前的香爐裏點三支香,快完了再點第二組。壹般是燒三套香,有的人也可以只燒壹套。蠟是可選的,沒有特殊要求。有的地方晚上在院子裏堆上芝麻稈和松枝,然後把供了壹年的竈王爺雕像從神龕裏拿出來,和紙馬、草料壹起放在火上燒。院子裏被爐火照得通明,此時壹家人圍著火堆磕頭,邊燒邊祈禱。
據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竈神被送到天上,告訴玉帝這壹家的善惡,讓玉帝賞罰。所以,送竈的時候,人們把糖果、水、豆子、草放在竈王爺雕像前的桌案上;其中後三樣為竈王爺升天坐騎。東北地區祭竈時,用火將關東糖融化,塗在竈神的嘴上,意思是粘著他的嘴,免得在玉帝面前說這家人的壞話。
不要以為祭竈神的儀式就結束了。妳要請竈神下來,所以在除夕夜,新年即將開始的時候,妳要迎接竈神從天而降。傳說除夕夜,竈神會帶領神靈到人間過年,所以那壹天必然有“接竈”“接神”的儀式。接到竈神後,才輪到祭祖祭祖,然後開始吃年夜飯,壹家人團聚過年。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包含了思想、文化、習俗、情感、神靈、祈禱等諸多內容。過年的時候有壹系列的活動,其中壹項就是小年假期送竈神。雖然送竈神的儀式中有壹些不切實際的成分,比如試圖用糖把竈神的嘴粘住,讓他只能報喜不報憂等等。畢竟,那些都是壹些流傳下來的習俗。
總結:送竈神的儀式其實是人們對新的壹年生活的寄托和期待,找到了寄托來祈求來年風調雨順。這些活動本身融入了壹些當地的民俗,但卻是我們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壹部分。形成了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值得今天繼承和保護,讓中國傳統文化得以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