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號,當時互聯網思維概念比較火,很多傳統IT公司紛紛轉向互聯網。這家公司當時也是熱點,期望依靠原有的硬件平臺孵化互聯網產品,尋求新的增長點。因為大家都沒上過互聯網,都是傳統的軟件思維,不知道怎麽做互聯網產品,也不知道怎麽運營推廣。產品開發了半年才上線,不知道上線後如何運營推廣。半年後老板因為燒錢太多不想玩了,我們就該為所欲為。
第二家公司,也是傳統IT公司,轉型為互聯網公司。因為它的母公司,資金比較雄厚。當時滴滴打車火熱,很多底層藍領想加入滴滴做司機,但是缺錢,公司就為這些藍領提供租車服務。我們負責汽車租賃系統的開發。後來滴滴降低對司機的補貼後,租車需求驟降,公司業務減少。我們做什麽呢
第三個,在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的時候,打著普惠金融的口號,試圖顛覆銀行。很多銀行也渾水摸魚,和企業合作做監管套利。這就是這樣的公司。後來銀行監管趨嚴,合作中斷,公司失去了業務來源,死掉了。
第四個是互聯網金融和P2P網貸。現在整個行業都被抹掉了,公司還在做壹些引流維持生存,基本沒有東山再起的希望。
總而言之,是
1,互聯網風險很大,這種風險會傳導到個人,影響職業和發展。我是反面教材。
2,傳統行業跳槽比較好,因為格局基本穩定,不會有大起大落,而對於互聯網人來說,每壹次跳槽都要更加小心謹慎,壹不小心就跳進火海。
3.我壹貫的觀點是,寧做鳳尾,不做雞頭,寧去大平臺做鳳尾,不去中小公司做雞頭。互聯網變化太快,中小公司承擔不起風險,風險壹旦出現就會傳導到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