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的現代主義體現在所謂的國際主義設計風格上,以20世紀40年代和60年代的美國建築為代表,其中功能性和擴大建築的可用空間是首要理想,而對環境、人文觀和美學的考慮只是次要的。到了20世紀60年代,歐美出現了壹批年輕的建築師,開始出現壹些具有人文思維、裝飾性強(甚至後巴洛克)、空間思維深刻的建築環境觀。建築師特別喜歡通過建築景觀景觀來表達他們對古老文明、自然和夢想的記憶。
但與此同時,另壹批年輕建築師,如諾曼·福斯特、弗蘭克·蓋裏,都喜歡用科技建築技術來突出建築與城市空間之間的隱喻對話。諾曼·福斯特對摩天大樓的高科技試驗,匯豐銀行的比喻,甚至倫敦的30聖瑪麗斧,都對城市景觀產生顛覆性的影響。弗蘭克·蓋裏(Frank Gehry)對非線性設計的應用和高端計算機技術的結合影響了當前的設計風格。(註:Frank Gehry曾於2004年為香港太古集團提出西九龍的替代方案。)
舊工業風格裝飾設計
為了挑戰現代主義的極限,藝術家和設計師將後現代主義作為當代主義的統稱,如女權主義、多元文化主義、解構主義、時間元素、媒體應用、唯物主義等等。這些觀點強調藝術作品的創作和欣賞沒有單壹的、絕對的答案或標準,作者在情感上脫離了成品,作者、觀眾、策展人(或展廳)、環境(或現象)都是藝術作品的參與者,由此,藝術創作和欣賞變得非常多樣。
審美意識的新趨勢改變了現代主義美學。
在哲學思潮和社會文化生活趨勢的推動下,後現代主義在傳達審美意向方面也有了新的追求。下面將從三個方面對電影的後現代主義美學走向進行詳細的論述。在美學領域,後現代主義傾向於解決現代主義美學的壹些問題。根據約翰·希爾(1998,P99)的歸納,現代主義美學的表達主要面臨兩個問題。壹方面是走向思想枯竭的失敗;另壹方面,現代主義的審美表達因為過度推崇高雅藝術,缺乏與少數精英之外的大眾溝通,正逐漸失去大眾市場的關註和支持。面對這些問題,電影的審美表達在後現代主義中表現出三個多變的特征:壹是對大眾的審美趣味和大眾文化表現出敏銳的態度,淡化高端趣味和大眾文化的界限,以揭露高雅藝術的虛偽性;其次,在熱情的基礎上,透露出折衷主義的痕跡,不拒絕(甚至不鼓勵)不同風格和藝術手法的混合,形成雜揉或強調並置、拼貼、挪用的策略;第三,針對現代主義的文化枯竭,電影的後現代表達傾向於淡化對文學原創性的重視,轉而為戲仿和拼貼創造在原文中尋求新意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