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黃金的贊美,往往在無形中反映出黃金的特殊工藝,如“金枝玉葉”、“金碧輝煌”,描述的是黃金工藝的壹個重要品種——金箔。
黃金具有性質穩定、永久不變色、抗氧化、防潮、耐腐蝕、防黴、防蟲、抗輻射等特性。黃金制成的金箔用途廣泛。古代制作金箔的方法是先將黃金提純,然後用千錘打成面積為2.5平方厘米的金葉,再放入用煤油熏制的黑金紙中,然後用手敲打6-8小時,使金葉成為箔,約為金葉面積的40倍,再切成方塊。金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工藝品,起源於東晉,成熟於南朝,流行於宋、齊、梁、陳。今天南京的龍潭地區(江寧)是金箔的發源地,相傳已有近1700年的歷史。河北遷西慈禧陵墓銘文是典型的金箔制品。
傳統工藝制作的金箔,以含金量99.99%的金條為主要原料,經過化學清洗、錘打、切箔等十余道特殊工序,使其色澤金黃,光亮柔軟,輕如鴻毛,薄如蟬翼,厚度小於0.12微米。
主要特征
黃金延展性極好,加工成很薄的薄片,稱為金箔。壹直沿用的古代手工制作方法叫打金箔,從事這種手工業的作坊叫打金。先把金元寶做成薄片,然後壹層壹層地夾進黑紙裏。每疊有2000多張,用拉伸紙包著。在青石砧上錘打3萬次左右,形成金箔。為了防止粘連,在紙上塗上滑石粉。金箔的厚度約為0.0003毫米,金箔用於建築物的裝飾,佛像的鍍金,印刷,墨,墨和醫藥。金箔制成的金線可以編織出“雲錦”,用於服裝和工藝品。在現代電子工業中,金箔還用於反射燈、驗電器和視頻頭的間隙。中國生產金箔歷史悠久。安陽殷墟出土的商代金箔厚0.010mm;金相檢驗證明在加工過程中進行了退火。南京、蘇州、紹興、佛山是中國金箔的主要傳統產地。在清朝,它被出口到美國。中國最早關於金箔加工的文獻記載是宋明·應星的《天工開物》:“金箔制成薄片時,用黑金紙包裹,盡可能用力捶打”;“凡武進紙為蘇杭所制,其紙為東海巨竹膜,以豆油點燃,四周封鎖,以針孔通風,以煙薰之,而成此紙。”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古國都有制作金箔的高超技藝。古埃及法老王墓出土的文物證明,埃及很早就掌握了金箔加工技術。金箔制品發現於公元前1500年撒哈拉的壹座古墓中,公元前1450年的出土物就有金箔的形象。在歐洲,中世紀時,漢堡、維也納等地已經有金箔加工業。在亞洲國家中,日本的金箔制造技藝精湛,產品精良。主要產地是石川縣泡菜市。燙金還可以生產錫箔、銅箔等。,加工方法與金箔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