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金融活動的機構主要包括銀行、信托投資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投資基金,以及信用合作社、財務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郵政儲蓄機構、金融租賃公司、證券、金銀、外匯交易所等。
擴展數據:
金融或FINANCE是對現有資源重新整合後實現價值和利潤的等價循環。(專業的說法是從儲蓄到投資的過程可以狹義理解為金融是動態的貨幣經濟學。)
金融是人們在不確定環境下進行跨期資源最優配置決策的行為。
金融是壹種交易活動,金融交易本身並不創造價值。那它為什麽在金融交易中賺錢?陳誌武先生認為,金融交易是實現未來收入的壹種方式,也就是說,明天的錢將在今天花掉。如果明天多花錢,會不會造成通貨膨脹?
簡單來說,金融交易的頻率是反映壹個地區、壹個地區乃至壹個國家經濟繁榮程度的重要指標。
傳統金融學的概念是研究貨幣資金流通的學科。現代金融的本質是經營活動的資本化過程。
西方的定義,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詞典,指的是資本市場的運作,資產的供給和定價。其基本內容包括有效市場、風險與收益、替代與套利、期權定價和公司金融。
黃金壹度成為國際貿易的唯壹媒介。在物物交換經濟時代,商人只能進行對口交易,進行物物交換。因此,人類的經濟活動受到很大的限制。在金本位經濟時代,價值和財富是建立在實物資產——黃金之上的。這種客觀的物理方法非常有利於全球經濟的穩定發展。
但黃金作為價值流通的載體,其不利的壹面,如搬運、攜帶、轉換等不便的物理條件,使其讓位於更靈活的紙幣(貨幣)。
如今,貨幣經濟不僅取代了原來的物物交換經濟,還覆蓋了金本位經濟。貨幣經濟在給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經濟自由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許多麻煩和問題,如世界貿易不平衡、價值觀不壹致、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經濟發展大起大落等等。
引發全球金融危機的重要宏觀因素之壹是全球貿易失衡。
脫離金本位的初衷是為了實現經濟自由和穩定發展,但事與願違。在貨幣多元化的今天,現代金融的“含金量”越來越少,但其內涵、功能、風險卻越來越廣,已經滲透到社會和每個人生活的每壹個角落。
如今,雖然金融的“含金量”越來越少,但其作為價值的流動性卻越來越強。金融已經成為整個經濟的“血液”,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
人類活動會推動血液流動。同樣,所有的經濟活動都會推動金融(資本和價值)的流動。沒有流動性,金融就成了“壹潭死水”,價值無法轉換;價值不能轉換,經濟就無法運行;經濟運行不起來,新的價值產生不了;如果不能產生新的價值,人類社會就無法發展。
反之,當金融危機發展到壹定程度,就會轉化為經濟危機;當經濟危機發展到壹定程度,就會轉化為社會危機。這是獨立於人類意識之外的客觀金融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