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七夕風俗
在農歷七月初七,晉江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許多貢品來祭拜齊馬年,並舉行祈福活動,俗稱“為齊娘”。七夕和很多傳統節日壹樣,也有自己的季節性祭品,老晉江人都想在七夕吃甜食。
1,吃糖
春諺有雲:“七月初七,七母生。”泉州人說,織女是天帝的第七個女兒,天帝的第七個女兒就演變成了“七娘”。在中國民間的七夕節,有“牛郎織女相會鵲橋”的傳說。閩南人將兩個傳說合二為壹,由* * * *組成的七夕習俗,應該是讓祭祀糖果不僅用來祭拜“七娘”,還有壹句美麗的俗語——“捧著織女的眼淚”。
其實糖糕的做法很簡單。糯米粉和冷水混合成面團,然後揉成跳棋和玻璃珠大小的球。然後,用手掌輕輕按壓,揉成圓球狀,使其變平;最後把大拇指放在中間,讓中間凹進去。糖皮做好了,把水燒開,放入糖皮和黑糖,煮壹會兒。
2.崇拜“七位母親”
在閩南七夕傳說中,天帝的本意是讓織女與牛郎相會七天,但喜鵲卻被錯誤地告知壹年相會壹次,也就是七月七日,這是壹個不可原諒的錯誤。於是,主婦們在七夕的清晨,將早已準備好的胭脂、花粉、花束等物捆綁起來,扔在屋檐的屋頂上,罰喜鵲送至天河供織女裝扮,以迎牛郎。
在中國情人節的中午,人們在屋檐下擺八仙桌來祭拜七位母親。在舊社會,人們要準備七盤瓜果菜(如當季小芋頭,意為“芋頭籽孫子”)、七片胭脂花粉、七把剪刀、七根香、七個酒杯、七雙筷子、七乘小紙轎子,才能祭拜“七娘媽”。
3.乞求聰明的女人
泉州女子乞巧的習俗,主要是在天井上搭起壹根五彩蘆葦,準備七盤瓜果,點上七支香,在月光下用七根針七根絲線穿起來。誰穿的線頭多,誰穿的快,證明這個姑娘的手更巧。
目前這種習俗在泉州已經很少見了。然而,許多海外華人在回國時經常從其他地方帶絲線作為禮物帶回家鄉。
4.《齊琦娘媽》
七夕,有1或16歲孩子的家庭最忙。因為在孩子生命的第壹年,他要拜“七娘”為養母,把他們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這叫“新契約”。16歲,已經成年,基礎紮實。他可以離開養母,俗稱“洗契”。
16歲,供品會比平時豐富。除了以上禮物,還有兩件:壹個龜形的飯碗,代表長壽;還有就是油炸。還有的祭祀“三畜”“五畜”,即雞、鴨、魚、豬蹄。
5.掛“七母燈”
此外,懸掛“七母燈”也是壹個非常重要的習俗。清末陳《溫嶺年譜》載:“七夕:...每家掛壹盞紗燈籠。壹本掛著七仙女燈籠的書,壹幅仙女騎著鶴的畫,壹個穿著衣服的人在擡頭看,雲是董永與七仙女的會面。還有壹個春天“仙女下凡”的傳說,指的就是這個。”“七娘燈”是壹個長方形的燈籠,上面畫著七個仙女,下面通常掛著壹串各種顏色的花。
如果那壹年生了孩子或者新娶了媳婦,農歷七月初就會掛燈籠,甚至掛在新婚夫婦的新房門口,有早點生孩子的願望。
晉江的七夕習俗很有意思嗎?想了解更多七夕習俗,請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