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伯族人喜歡騎馬射箭。因此,錫伯族享有“射箭民族”的美譽。他們能歌善舞,“Dhombre”是錫伯族特有的彈撥樂器。
早期的錫伯族世代以狩獵和捕魚為生,而察爾恰爾以種植水稻為主經營農業,畜牧業也比較發達。
錫伯族過去信仰多神教,有的信仰喇嘛教。非常註重祭祖和掃墓。
習俗
過去錫伯族家庭大多是家傳戶曉,四五代之多,有明顯的宗法封建主義影響。婚姻大多由父母決定。婦女地位低下,不能繼承財產。資歷最高的男人是壹家之主,擁有很大的權威。父親活著的時候,兒子不可分離。家庭生活中,老少有序,非常註重禮儀。晚輩向長輩行“千”禮。由男性族長組成的“哈拉”會議處理家庭內部的重要事務,並執行氏族規則。
過去,錫伯族在飲食方面有許多必須遵守的規則。比如他們經常吃的面團做的面包,是天上地下壹起端上來的,天上朝上,地下朝下,切成四塊,放在桌子邊上。吃飯時不要坐在門檻上或站著走。禁止用筷子敲打餐桌和飯碗,或把筷子橫放在碗上。以前父子,翁的媳婦是不允許同桌的。
晚輩在路上遇到長輩,要打招呼,要讓路;同行見面,要互相打招呼。客人來訪,媳婦會出來包煙倒茶。如果裝煙倒茶的人和客人是平等的,客人要站起來或者探手去接。當客人們告別時,全家人都會出來在大門口為他們送行。
錫伯族忌吃狗肉,忌穿狗皮制品;不要坐、踩、跨外套、被子、枕頭;穿舊的褲子、鞋襪不宜放高;不要坐、踩竈具,也不要坐、站在門檻上;不要在房子裏吹口哨,不要用筷子敲桌子和盤子等。如果大門口掛著紅布條或束草,說明家裏有病人或產婦,外人不得入內。
婚俗
錫伯族青年男女結婚時,新郎新娘必須向前來祝賀的親友敬酒,以示對客人的感謝。遠親鄰居可以切點肉帶回家吃。業主不記賬,也不收錢。
飲食習俗
大多數錫伯族人習慣於日食時吃三餐。主食主要是米飯和面條。以前多吃高粱米。面食以面餅為主,蒸面、韭菜合子、餃子也吃。受* * *爾人的影響,他們也吃抓飯和烤饢,喝面條、牛奶和奶茶。
肉的來源主要靠家庭飼養,主要是牛、羊、豬肉。錫伯族人常在冬季閑暇時打獵。野豬、野鴨、野兔、羚羊都是冬天餐桌上常見的野味。
習慣做各種泡菜。每年秋末,家家戶戶都要用韭菜、青椒、芹菜、白菜、胡蘿蔔等。要切成細絲來腌制鹹菜,當地稱之為“哈特拌菜”,有時壹年四季都可以吃。錫伯族人夏天也喜歡做面醬來調味。
典型食物:錫伯族喜歡吃韭菜合子、南瓜包子等食物,還有:面餅,錫伯族常吃的主食;燉魚等。
假日和節日
錫伯族的許多傳統民俗節日,大多與漢族相同。比如春節、清明節和端午節。每年農歷大年三十前,家家戶戶都要殺豬宰羊,做各種年菜、年糕、炸果子。除夕夜,全家人開始壹起包餃子,正月初壹餃子下鍋。第二天吃長壽面。做長壽面時,先做高湯,再把面放在另壹個鍋裏煮,撈出水,吃的時候加高湯,象征著送舊迎新。
新疆錫伯族把農歷4月18日作為西遷節,錫伯語稱之為“都音白轉紮昆”。西遷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吃魚蒸肉,然後三五成群在野外野餐。以前家家戶戶都要做面糊(米順),放在瓦罐裏作為菜肴的調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