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閩南風味小吃的故事(3)

閩南風味小吃的故事(3)

煎牡蠣

籍貫:泉州

年齡:1000年以上。

故事:牡蠣產於泉州南海岸,所以泉州有牡蠣炒小吃。因為便宜又受歡迎,所以特別受到海外華人的珍愛。傳說許多歷史名人都參與了蚵仔煎的形成。

最有趣的傳說是,宋徽宗在河南開封府時,關門之子張赟因抗金有功被朝廷嘉獎,光榮負傷。傳說他也考上了福建。後來,張赟去了安南,在同安吃了全州董氏蠔油後非常興奮。他命令人們用牡蠣和綠豆粉做湯來安慰士兵。這是牡蠣油炸的最初階段。

明朝萬歷二十三年(1595),陳震龍從呂宋島帶回紅薯種子。次年,廣東、福建受災,紅薯成為救災的熱門品種。吃了之後就被做成紅薯粉。同樣,巖石上的牡蠣也是挖來剝皮充饑,少部分人用紅薯粉煮熟油炸。到了清朝,福建巡撫李鶴年炒的生蠔,已經發展成用少許蔥蒜,配以雞蛋和肉片,再拌以黑醋、辣椒和好醬(甜鹹皆有)的炒生蠔。這也是我們今天在泉州街頭看到的蚵仔煎。

全油炸餅

籍貫:福州馬尾

年齡:150歲。

關鍵人物:左

故事:據宋代嘉泰元年(1201),俗人張月齋在《享樂》中記載:趙擴張時期,正月在杭舉行?人民日煎餅派對?作為夜間活動。在這個活動上野餐?應該是煎餅吧?全炸糕?的原型。

但是真正的那個呢?全炸糕?不過,這與清代的左有關。鹹豐五年(1855)太平軍進入福建時,左在馬尾創辦了壹家造船廠,並推薦漢人沈葆楨主持。為了讓士兵吃飽,又不擾民,他決定改良煎餅,用福建盛產的蔗糖和花生仁,把傳統的鹹面餅卷上大蔥,辣椒蘸上甜食。於是,他把糖和花生碾碎,混在發酵的軟煎餅卷裏,做成炸糕,方便冰勇在海上訓練後食用和攜帶。族人中也有駐紮泉州清軍哨所的人,但還是引進的?全炸糕?為了食物。

光緒九年(1883),左再次在福建宣誓。他派老部下的兒子王潛入臺灣,對付駐紮在臺南的法軍。全炸糕?也隨皇室傳入臺灣省。

  • 上一篇:鉛墜和浮子的最佳組合
  • 下一篇:陶器制作的壹般流程是怎樣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