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灣人靠粉房創業,但他們更願意稱自己為“武術世家”。說起陳家灣的武功,村裏人用壹句老話來總結:“從八十三歲到剛立,都是學陳冠三的。”這是關於陳家灣人的武術。
武術形勢
記者在村裏采訪時,看到四五個大人領著壹群孩子在陳家祠堂前的空地上練武。據村民介紹,村裏常年開設武術學校,免費教授武術。大家都願意學,包括太極拳、九節鞭和流星錘,楊家槍、羅家槍和秦瓊鐧,還有馬武雙刀和關公的大刀。村民們說,相比之下,村民們對陳同貝拳更感興趣,就像溫縣陳家溝人喜歡祖上傳下來的陳太吉傳壹樣。
陳石通北泉
它是陳家灣人民根據傳統套路不斷探索創新的壹套獨特的武術套路。幾十年來,陳丙義壹直是村裏的誌願武術教練。他告訴記者,傳統的通背拳雖然剛勁有力,但不夠舒展,套路生硬、不連貫、不靈活。陳式通背拳摒棄了這些弊端,使拳法更加大方,虛實分明,剛柔相濟,套路更加系統化、規範化、壹體化,更便於大家學習。
經驗
陳丙義說,陳家灣的人數百年來壹直崇尚武術,壹方面是因為他們的祖先陳冠三是武將出身,更重要的是與他們的祖先經營火藥作坊有關。陳家灣人世代以磨粉為生,他們經常要跋涉數百英裏去賣面粉。在戰爭和混亂或自然災害時期,道路上經常出現土匪,村民經常受到襲擊。據說1888年,村裏壹對父子趕著騾子和驢去易溝賣粉,來到鹿樓鄉後營村時,被30多個土匪搶劫。父子倆雖然練過功夫,但無奈丟下牲口,逃了出來。當他們被強盜追趕時,都受了重傷。其中壹個被土匪砍斷了,所有的牲口和貨物都被搶走了。此外,過去村裏很多人靠經營面粉廠發了財,有些土匪甚至明目張膽地搶劫村子。因此,為了防止土匪防身,陳家灣人從小就開始習武,逐漸形成了人人習武的風氣,遠近聞名。從那以後,無論他們去哪裏,只要他們說他們是陳家灣人,他們就不會再被別人欺負了。即使是其他村子的人出門也總會謊稱自己是陳家灣人。
祖訓
關於武術,陳冠三給後人留下了壹個祖傳的座右銘:傳男不傳女,傳內。現在看來,這句祖傳的格言在陳家灣不再適用了。陳丙義說,過去練武術主要是為了防身,現在練武術是為了弘揚中國傳統武術,主要是為了健身。所以他們村的武術學校的學生不分性別和自己的外姓。只要喜歡武術,隨時都可以學。
名聲傳千裏。
陳家灣人世代習武,為陳家灣贏得了“武術之鄉”的稱號。村民們告訴記者,鶴壁成立後,陳家灣民間武術隊曾多次代表鶴壁到外地演出和比賽。近年來,武林人士經常來村裏觀摩學習陳同貝拳,學習技藝。在20世紀80年代電影《少林小子》的籌備期間,劇組還專程去陳家灣挑選武術演員。看了陳家灣人的武術表演後,他們贊不絕口。67歲的老人陳丙義,因在弘揚中國傳統武術方面的突出成就,獲得1984“河南省武術發掘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