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時期,人們講究“禮法之禮”來治理天下,人們普遍講“信”。真正讓中國人缺乏契約精神的,是始於春秋時期長達500年的戰亂狀態。戰爭是壹場妳死我活的鬥爭。為了贏得戰爭,許多國家不得不采用許多伎倆。長期的戰爭使中國人養成了欺詐文化,從而摧毀了中國契約的精神基礎。
戰爭中第壹個毀約的人是南方的楚。春秋戰爭中,楚國是“蠻族”,被中原各國看不起。當時各國都是以“禮法之禮”統治世界,互相開戰,講究師出有名,很少沒有特殊原因直接吞並他國。當時,楚國以不守信用而聞名。楚國自己首先是國王,經常沒有任何借口直接攻擊別國,而且不妥協。比如楚國在攻打申國贏得回報的過程中,滅了鄧國,鄧國的親叔是國君,毫無防備。這樣的行為在當時的中原諸國看來是不可想象的。
隨著戰爭形勢的不斷發展,中國人形成了壹種欺騙文化,《孫子兵法》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孫子兵法提出:兵者狡猾。文章講的是用各種手段欺騙迷惑敵人,手段五花八門。最典型的是壹種在西方戰爭史上基本不可想象的戰術:欺詐投降,通過假裝投降來取得對方的信任。如果敵人懷疑,就會有人破口大罵,砍斷他的胳膊甚至殺死他的親人,然後在他不懷疑的時候突然襲擊。這種戰術的“亮點”就是消耗對方的信任。所以長期的戰爭欺騙文化,讓中國人養成了壹個誰都不敢輕易想象對方的環境,因為任何讓妳信任的手段都可能是假象。妳怎麽輕易想象別人,說明妳在中國文化上不成熟,很“幼稚”,讓中國沒有建立契約精神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