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除夕
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根據宗谷對荊楚時代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期就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因為是冬天,北方人常把火鍋擺在餐桌中間,所以也叫火爐。
2.祭祖
祭祖是除夕的第壹件大事。在我國很多地方,這壹天,人們會在家裏擺上豐盛的飯菜和點燃的香燭,父母會帶領兒孫們前去祭拜。在北方的壹些農村,家裏會燒紙錢。
除夕晚上,在祖先雕像前點蠟燭,倒酒,擺菜。全家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表達“慎終追遠”的情懷。直到我們的祖先吃過年夜飯,人們才開始享受年夜飯。
3.壓歲錢
壓歲錢是長輩給晚輩的。在壹些家庭,年夜飯後,每個人都不允許離開餐桌。大家吃完了,長輩給晚輩,鼓勵兒孫在新的壹年裏學習提高。
有的家庭,晚上孩子睡著後,父母把它們放在枕頭下,更多的家庭,孩子聚集在正廳,向爺爺奶奶和父母喊新年快樂,排隊跪拜;然後伸手拿紅包。
4.鞭炮
午夜,新年鐘聲響起,鞭炮聲震撼了整個中國大地的天空。在這個“年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裏設置“旺火”,以示精神騰飛、興旺發達。
圍著熊熊的爐火,孩子們放鞭炮,快樂地跳舞。此時屋內燈火通明,庭前火花四射,屋外噪音震耳欲聾,將除夕夜的熱鬧氣氛推向了高潮。
5.貼春聯
春聯又叫“門對”、“春貼”、“對聯”、“對聯”,屬於對聯的壹種,是壹種獨特的文學形式。
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聯“三陽始傳,四令始開”,記載在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敦煌遺書上,作者是唐代劉·,寫於開元十壹年(723)。春節貼春聯的民俗從明代開始盛行,這股潮流的發源地是南京。現在江南的人都講究在除夕的早上貼春聯。
擴展數據
除夕的起源
先秦時期的淘汰。據《魯春秋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壹天用鼓驅趕“瘟神”,這就是“除夕”節的由來。據說最早提到“年夜飯”這個名字的是西晉周初寫的《地方風俗》等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