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印刷術,大多數人腦海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活字印刷,卻很少有人提到它被譽為印刷史上的“活化石”——雕版印刷。畢升的活字印刷起源於北宋,但唐代發明的雕版印刷至今仍在廣泛使用。雕版印刷作為中國最早的印刷形式,是公元868年印刷的《金剛經》。
雕版印刷之所以在印刷史上被稱為“活化石”,是因為它集中體現了中國造紙、制墨、雕版、臨摹等幾項優秀的中國傳統工藝,最終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工藝,這也開創了世界後來的活字印刷和現代印刷的先河。
首先,雕版印刷需要將字跡工整的手稿粘貼在厚實光滑的木板上,選取薄薄的、幾乎透明的玉扣紙貼合木板,然後雕刻師用刻刀將版面沒有自己的部分切掉,凸起的字體就是印刷的正文部分。
選擇需要印刷的版塊,然後用棕刷在版塊上塗上墨水,再用玉扣紙輕輕覆蓋,用棕刷反復擦拭。清晰的字跡會漸漸浮現在玉扣紙上。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現代印刷技術的興起,雕版印刷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但作為印刷的活化石,它不應該在歷史的長河中消失,也不應該在若幹年後被遺忘甚至被記住。
揚州作為中國雕版印刷的發源地,是中國唯壹保存完整的古代雕版印刷技藝的城市,並於2009年將雕版印刷編號正式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雕版印刷作為國家遺產和即將消失的傳統技藝,在揚州得到傳承和發揚,雕版印刷也成為揚州壹張響亮的歷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