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是代代相傳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很多地方都很流行,如陜西、山西、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等地。各地的風俗習慣不同,也使得面塑的品種豐富。民俗活動的需要直接推動了面塑的發展,面塑也被賦予了不同的吉祥寓意。例如,在春節期間,制作“蓮花”和“魚”的面塑,寓意“年年有余”;婚禮上還送了龍鳳鴛鴦石榴形狀的“喜餅”,祝新人幸福美滿,多子多福。孩子滿月時,奶奶給孩子壹個十二生肖的甜甜圈,或“麒麟給孩子禮物”,祈求“圓滿”。陜西農村非常重視面塑,過年、賀喜、過生日、走親訪友、祭祀時,往往會帶壹些“喜慶花糕”(也叫“花包子”)。這些造型各異的花糕與不同的民俗風情相呼應,形成壹道美麗的民俗文化景觀。
恩斯特·卡希爾在《論人》中說:“符號思維和符號行為是人類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沒錯!面塑實際上是壹種民間文化的象征,是壹種原創的地方藝術..在家鄉長期的民間行為和精神熏陶中形成的民間心理,總是容易在具有明顯地方特色的藝術形式心中激起鄉土情懷。
美學價值
面塑藝術的特點是造型完整飽滿,造型略顯誇張,技法簡練,講究氣派,簡潔大方,色彩艷麗,使人感到親切自然。
面人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壹些特點:突出公務員有知識、有見識;武官蹲著,昂著頭,老人老態龍鐘,背都彎了;女人苗條,身材苗條;孩子端莊堅強,天真無邪。在壹組面塑中,強調了現場的氣氛,每個人物的表情和姿勢都很鮮明,但又緊緊圍繞劇情,烘托主題。動物的造型突出了溫順、可親、喜慶、吉祥的壹面,而不是誇大其兇猛的生物特征。
面塑之美,在於其天然的材料,天然的工藝,質樸的心境。它塑造的形象符合民間文化心理,受到老百姓的喜愛。正如日本著名民間藝術學者柳宗嶽(1889- 1961)所說:民間工藝包含著自然之美,最能體現人的存在的生命力,所以工藝品之美屬於善良溫柔之美。在虛偽、病態、缺愛的今天,我們難道不應該感激這些能撫慰人心的藝術美嗎?誰也不能不承認,當美發源於自然,當美與人民融為壹體,成為生活的壹部分,才是這個時代最適合人類的生活。
教育價值
面條雕塑不僅具有觀賞性,還具有很強的社會教育功能。就像西方人說哥特式教堂裏的玻璃畫是沒有文字的聖經壹樣,面塑藝術也用它的形象傳達了壹個感人的故事。人們可以通過孫悟空、豬八戒、白蛇、穆和水滸英雄等面人給孩子講述相關的歷史故事,從而潛移默化地啟發他們的智慧。同時,民間藝術總會給藝術教育和藝術創作帶來巨大的驚喜。
經濟價值
面塑壹直是謀生的行當,但它屬於傳統手工藝,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品,價值獨特。隨著旅遊業的發展,面人這種“小玩意”更能展示其文化魅力。傳統的面人藝人是“只是為了謀生,流著淚走來走去”的街頭藝人。他們幾乎沒有什麽系統的知識,但是面人在這樣的普通人手裏,卻能開出美麗的花朵,真是不可思議。它應該是虔誠信仰和節日氣氛的結晶!所以面人總是被賦予更多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