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韓國政治民主化的發展對韓國電視機構和電視劇制作環境產生了巨大影響。電視劇的制作模式更加依賴市場,電視劇的內容和題材也有所突破。1990年,韓國政府修改了電視法,縮小了KBS的規模,並對私營電視臺和有線電視臺采取了鼓勵政策。1990年底,民營SBS電視臺成立,電視劇制作更加社會化,競爭更加激烈。MBC 1992播出的《嫉妒》拉開了韓劇新類型——青春偶像劇的大幕,隨後的電視劇《愛的火花》、《醫生兄弟》、《尋星》延續了這壹風格,獲得了眾多年輕觀眾的喜愛。與此同時,情景喜劇也逐漸成為最受觀眾歡迎的電視劇類型之壹。與此同時,家庭劇依然受歡迎,《澡堂老板家的男人》、《愛情是什麽》、《看著看著》等劇都取得了非常高的收視率。偶像劇和家庭劇的繁榮也促成了90年代末逐漸形成的“韓流”潮流。韓國電視劇從中韓建交第二年的1993開始進入中國,但當時並沒有引起很大反響。直到1997央視重播韓國家庭劇《愛情是什麽》引起轟動效應,導致韓國娛樂文化大量湧入中國,逐漸形成韓流。同壹時期,韓國電視劇被周邊國家批量引進播出,引發了很多地區的收視熱潮,主要是年輕人。1999北京記者用“韓流”這個詞來形容這種現象。後來這個詞被媒體廣泛使用,韓國媒體和學術界也借用“韓流”這個詞來形容本國文化輸出的盛況。後來這個詞傳到了西方,給英語增加了壹個新詞“韓流”。
進入21世紀,隨著《藍色生死場》、《冬日戀歌》、《大長今》、《浪漫的房間》、《對不起,我愛妳》、《英雄春香》、《我叫聖金順》、《我的姑娘》、《原來是個美男子》、《後繼有人》、《來自星星的妳》、《匹諾曹》等劇的流行,韓劇也不在少數。僅在2002年,就有多達67部韓劇被引進中國大陸。伴隨著這股浪潮,以韓劇為代表的韓國娛樂文化產業在政府的積極扶持下發展迅速,產業鏈日益豐富,逐漸成為支撐韓國經濟的重要產業之壹。與此同時,韓國電視劇形成了韓流時尚,影響周邊國家。“前期制作系統”的引入,比起只用1到2集的劇本或者只是幾頁故事大綱就開始拍攝,確實可以在細節和電腦後期制作方面提升作品的質量。但是,結果並不會總是完美的,播出後妳往往會後悔“隨便改改”。韓劇的收視率至上,劇情和結局通常會根據觀眾的反應而改變。在這種情況下,提前拍電視劇是不可行的,很多提前拍的電視劇收視率都不樂觀。如:我生命中的特別(2006年)、飛天舞(2008年)、2009年外人的團球(2009年)、老友記、我們的傳說(2009年)、1號國道(2010)、天堂牧場。
增加前期制作的權重,改變制作的做法,提高作品的整體質量。改進趕壹個階段性劇本(因為劇本沒寫完,手頭只有寫好的劇本)或者熬夜拍的老做法,提前拍壹定量。從長遠發展來看,只有把日劇的制作模式和韓劇的戰略靈活性結合起來,才能做到“雙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