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醫學(預防醫學專業)的主要目標是以人群為研究對象,應用宏觀和微觀技術手段,研究健康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規律,闡明外界環境因素與人群健康的關系,制定公共衛生策略和措施,以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為目標的醫學科學。
預防醫學不同於醫學科學體系。它是研究預防和消除疾病,講究衛生,增強體質,改善和創造健康的生產環境和生活條件的科學。預防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區別在於,它是針對人的,而不僅僅是針對個體的。醫學發展的趨勢之壹是從個體醫學走向群體醫學。在今天,沒有群體和群體醫療方法是不可能徹底解決很多醫療問題的。
許多早期的預防醫學思想是由臨床醫生提出的。比如1796年,鄉村醫生詹納首創牛痘疫苗,並成功在人體推廣。斯諾是壹名英國醫生。他善用霍亂死亡病例資料,通過標點圖揭示霍亂死亡的分布現象和規律,分析被汙染的飲用水為其傳播途徑,推斷其病原體可能是活體物質,進而將湖泊追出壹座水廠作為其汙染源,並采取封閉措施控制病情。但是從19結束,開始了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的分離。前期實行個人和團體養生方法分離。到1916,洛克菲勒基金會決定支持建立從醫學院分離出來的公共衛生學院,標誌著這種分離已經制度化。臨床和預防的分離造成了兩個學科之間的分裂狀態,對醫療衛生造成了許多不利影響,如重治療輕預防,重個體輕群體,醫療費用大幅增加,醫療衛生資源分配不均等。隨著我國疾病譜的變化,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惡性腫瘤已成為影響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目前臨床上還沒有治愈這些疾病的有效方法,減少其危害的關鍵在於預防。由於上述慢性病的發生受個人生活方式和社會環境的影響較大,臨床醫生在臨床工作中應具備大預防的理念和意識,有意識地將患者的重點健康教育納入工作範圍,註意觀察臨床患者的不同需求,運用預防醫學知識分析疾病的流行病學分布,有可能追溯到引起異常的環境因素,在源頭采取措施進行預防,可大大提高預防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