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孟子提出“四德”,即“仁”、“義”、“禮”、“智”。
易家以元、恒、理、真為四德。
儒家把孝、孝、忠、信作為四德,指的是慈、長、愛、老四德。
擴展數據
“四德”壹詞見於《李周天官內載》,這是壹個教授後宮女子的官職,負責逐級教授後宮女子“李因”和“婦職”,其中地位較高的“九夫人”則“掌管女科,以教九女言、貌、德”最初是宮廷女子教育的範疇,後來被稱為“三從”,成為女子道德、行為、能力、修養的標準,即“三從四德”
新四德和四德清單
“四德”工程建設以“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為基本內容,闡釋了十二項標準要求。具體概括為“4.12”項目。
1.以“誠”為核心的職業道德建設:突出“對企業忠誠、誠實敬業、以誠待人”三個方面。
2.以“愛”為核心的社會公德建設:突出“關愛他人、關愛環境、奉獻社會”三個方面。
3.以“孝”為核心的家庭美德建設:突出“尊老愛幼、鄰裏和睦”三個方面。
4.以“賢”為核心的個人道德建設:突出“賢達高尚、豁達寬容、修身感恩”三個方面。
好人好事清單包括四個部分:第壹部分是優秀個人品德清單,第二部分是家庭美德清單(孝道),第三部分是職業道德清單(誠信),第四部分是社會公德清單(愛心)。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