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是清明節、重陽節、中元節、除夕。
1、清明節
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早期人類的祖先信仰,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
2、重陽節
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3、中元節
中元節,是道教名稱,民間俗稱為七月半,佛教則稱為盂蘭盆節。它的誕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祭祀。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幹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
4、除夕
除夕,為歲末的最後壹天夜晚。歲末的最後壹天稱為“歲除”,意為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除夕是除舊布新、闔家團圓、祭祀祖先的日子,與清明節、七月半、重陽節同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祖大節。
清明節的文化內涵簡述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屬於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壹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凝聚著民族精神,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人們尊祖敬宗、繼誌述事的道德情懷。清明節歷史悠久,源自早期人類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
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壹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據考古發掘,廣東英德青塘遺址發現了萬年前的墓葬,是中國年代最早的可確認葬式的墓葬,表明上古先民在萬年前已具有明確的有意識墓葬行為與禮俗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