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舞也是他們勞動生活的生動寫照。歷史上,臺灣省高山族是壹個善於狩獵和捕魚的民族。再現他們狩獵捕魚活動的舞蹈動作,成為高山舞的重要組成部分。如高山族的舞蹈中,有先後退壹步,再雙腳向前跳躍的動作,是在模仿戰鬥或狩獵中的進攻姿勢;此外,雙腳並攏蹲下、前後左右跳躍、雙手下垂擺動或水平擡腕等動作也是在模仿各種狩獵動物的姿勢。住在海邊或島上的高山族經常在他們的舞蹈中表現捕魚的場景。例如,在藍雨島的雅美舞蹈中有壹個模擬劃船的動作。這些帶有漁獵勞動過程的歌舞,再現了臺灣省高山族獨特的民族生活。
高山族的舞蹈也有表現自然的內容。比如在群舞時,雙腳有節奏地慢慢向壹側移動,雙手垂在身前,有節奏地輕輕擺動,仿佛壹條大河在滾滾流淌,生動而真實。
明末清初,隨著中國大陸漢族移民的到來,漢族的銀飾、銅鈴等裝飾品極大地豐富了高山族的舞蹈。高山族早期的民間舞,手臂動作比較簡單。用銀飾和手鈴,故意加大了手臂的動作,或蕩或搖。比如阿梅跳舞的時候,腰上和手腳上都掛著鈴鐺,聲音響亮,符合節奏,很好玩。杜詩梅認為帶著鈴鐺跳舞可以帶來好運和希望。
高山舞的動作比較簡單,節奏特別鮮明,具有明顯的原始舞蹈風格。高山族人把內心的喜悅全部傾註在歌舞上,內心的律動體現在外在的肢體動作上,形成了顫抖的舞蹈節奏特征,紮實有力,具有天真熱情的感人美感。歌詞:
那伊魯哇,伊亞,那亞,嘿,
嘿嘿嘿嘿嘿嘿嘿嘿。
高山青,建水藍,
阿裏山的姑娘美如水。
阿裏山的青少年像山壹樣強壯。
啊...啊....
阿裏山的姑娘美如水。
阿裏山的青少年像山壹樣強壯。
群山常青,溪流碧藍,
女孩和男孩永遠不會分開,
青山綠水繞。
路娜萬朵伊亞那約,
嘿,耶,嘿,路娜,瓦萬多,
咿呀呀嗬嘿喲,
伊娜盧萬多,
咿呀呀嗬嘿喲。
那,咦,咦,嗬,嘿,嘿,嘿,嘿。
高山青,建水藍,
阿裏山的姑娘美如水。
阿裏山的青少年像山壹樣強壯。
啊...啊....
阿裏山的姑娘美如水。
阿裏山的青少年像山壹樣強壯。
群山常青,溪流碧藍,
女孩和男孩永遠不會分開,
青山綠水繞。
路娜萬朵伊亞那約,
嘿,耶,嘿,路娜,瓦萬多,
咿呀呀嗬嘿喲,
伊娜盧萬多,
咿呀呀嗬嘿喲。
群山常青,溪流碧藍,
女孩和男孩永遠不會分開,
青山綠水繞。高山族的民歌非常豐富。高山族傳統民歌以歌頌勞動、祖先、婚禮、飲酒為主題,簡單生動地表現了高山族的勞動生活和愛恨情仇。現代高山族民歌多表現生產勞動和鬥爭、愛情和婚姻、舞曲和生活歌曲,懷念家鄉歌曲和童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