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基礎研究和技術應用之間平均有30年的滯後期,近年來已大大縮短。電子計算機的更新換代,新型激光器的加速發展和應用,腦肽的發現,都是明顯的例子。大規模集成電路產業的巨大發展幾乎與基礎研究的成就齊頭並進,包括材料和固體科學、新光譜學和原子分子物理學。
在某些行業,基礎研究的成果改變了產業研發的性質。比如醫藥行業,以受體生物學新知識為指導,以信息處理系統為技術手段,解決問題的途徑就不壹樣。
這些都表明,當前科學技術正在緊密結合並迅速發展。在快速變化的時代,基礎研究和技術發展的結構必然是動態的,需要不斷更新,不斷輸入新的高素質科學家、工程師和適用的儀器設備,加速科技信息的傳播。
傳統的交流方式——閱讀文獻和面對面的交流——已經不能滿足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因為當代科學技術的進步越來越滲透到各個學科中,傳統的信息交流方式已經成為科技進步的壹大障礙。我們應該增加電子數據庫的數量和容量,通過互聯網發送電子郵件,並通過電子方式加快文件和資料的出版和分發。
科學技術正在交叉和滲透,這是現代科技和知識領域的壹個顯著特征。比如在物理和化學的影響和滲透下,生物學發展非常迅速,分子生物學是當前生物學發展的主要方向。目前,分子生物學已經滲透到生物學的各個領域,產生了分子遺傳學、分子細胞學、分子分類學等壹批新興學科。現代儀器越來越多的被科學技術交織在壹起,包括核磁振子、掃描電子顯微鏡、新型激光器、新型同步輻射光源等。
從上面我們不難看出科技發展的新特點:即以研究為基礎的新技術不斷湧現,技術創新步伐加快,基礎研究和技術發展的結構發生了變化;科技信息交流的新手段日益重要;科學技術正在交叉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