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黃河水車的歷史演變

黃河水車的歷史演變

水車又稱“天車”、“翻車”、“虎車”,其起源還得從明嘉靖年間說起。明朝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蘭州紫檀人繼續中考後,曾歡在雲南任欽差大臣時遊歷了南方幾省。有壹次在鄉下,他發現木龍骨卡車可以打水灌溉,於是觀察了它的結構原理,隨身畫了壹個圖案。後來回到老家,我認真學習,反復練習。最後我在1556成功研制了史上第壹輪水車。當時位於蘭州市光武門外,取名“水車院”。很快,黃河兩岸的農民爭相復制,龍灣人也不甘落後,於是復制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兩個水車。雖然後來重建了,但他們仍然保留了許多古老的水車。

蘭州水車是明代蘭州人在吸收和借鑒南方水車技術的基礎上創造和制造的。水車解決了河岸高、水位低的困難,對沿江農業大有裨益。於是,沿海的農民紛紛效仿。到清代,蘭州黃河兩岸已豎立起300多座水車,成為黃河蘭州段壹道獨特的文化景觀。清代光年間詩人葉莉寫過壹首詩說:“水車自轉輪回,雪落銀轉九回。起初,我相信紫羅蘭的詩是聰明的,黃河水是如何移出天堂的。”。清末蘭州山水畫家文的《水月圖》中有壹輛蘭州水車。

1935甘肅省石平市官方貨幣局發行了壹套蘭州風光的紙幣,其中面值五角的壹張是關於水車的:圖中三輛水車並排站成壹組,站在黃河的紅黃兩岸,高大雄偉,極具視覺沖擊力。

1938年,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先生遊覽蘭州小西湖,寫道:“園內花木扶疏,河堤旁水車聲隆隆,對面談禁。蘭州也是最好的地方。”20世紀30年代,水車也是蘭州民間刺繡作品的主題。孟淑祖在1943出版的《西北瑣事》中寫道:“我見過江南所有的手動水車、腳踏水車、牛拉水車、風動水車、機器水車,以為中國用來鏟水灌溉的水車已經用光了。現在我知道,江南只是中國的壹角。之前看到的只是局部,太小了。西北的水車可以說是又重又大。”這裏所說的西北水車是指黃河水車。到1952年,黃河兩岸仍有252輛水車,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黃河水車基本被現代水利工具所取代,逐漸從黃河兩岸消失。

黃河水車問世於明朝嘉靖年間(公元1556年),壹直是蘭州的農業灌溉工具。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電力提水灌溉逐漸興起,蘭州200多輛老式水車因完成了歷史使命,陸續被拆除散落。只有夏川村的水車被保留了下來。2001年,這座距今已超過160年的老水車被列為省級文物。夏川村的人們小心翼翼地把它作為村裏的文化祖傳產業和旅遊資源來維護,在停擺了四年之後,它又轉了過來。

  • 上一篇:香水的香味
  • 下一篇:中國傳統節日的具體日期和文化內涵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