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是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的。在中國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傳統價值觀受到了嚴重沖擊。盡管如此,我們從深層次上看,中國的改革發展仍然展現出對中國傳統價值觀的弘揚和發展。這既是“中國模式”成功的原因,也表現為其內容。中國的儒家文化傳統強調集體觀念,重義輕利的價值訴求,並沒有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蕩然無存,市場經濟帶來“利益至上”的文化觀念的同時,趨利避義的價值取向並沒有為所有大眾所接受和推崇。同時越來越多的理論工作者開始引導民眾進行發展目的的反思,“以人為本”、“和諧社會”這壹中國文化的根基被重塑。這些表面上看與市場經濟精神相悖的傳統文化,正在中國模式的形成中承擔著拯救現代文明的使命。中國模式應該從世界主流發展模式中汲取營養,但始終要紮根於中國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獨特實踐之中,兼具東方文化的典型特征和現代化的普遍特征。
中國傳統文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不能簡單的歸結為有利或有害,而應對具體的文化觀念和因素進行分析。總的來說,傳統文化觀念對經濟的影響具有兩面性,而且壹些文化觀念具有轉化的可能,因此在經濟發展中要重視文化的因素。研究壹個國家的經濟,離不開對該國家的文化研究。通過挖掘文化的深層內涵,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深層的理論基礎。在經濟全球化大潮撲面而來的新世紀,要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高度重視發揮文化的優勢,挖掘文化資源。復旦大學胡守鈞教授說過:“文化有很重要的協調力量,它可以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影響和制約人們的行動。如果沒有文化為綱領,經濟發展就會迷失方向,也難以持續發展,所以在經濟建設的過程中要註意保護文脈。”壹個地方的文化不僅可以影響和制約人們的行動,還會在人們的經濟活動中發生作用,從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區域經濟的發展。中國經濟要取得快速經濟發展,必須認真審視本地區長期存在的文化傳統觀念。首先要認真調研和分析本地區的文化內涵,分析和研究其符合當今經濟發展的優秀文化,繼承和發揚其精華部分,也要批判和克服其糟粕部分,以消除不利於發展與進步的傳統觀念。同時,要不斷學習其它地區的先進理念。另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文化也需要創新,文化的創新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經濟發展的需要。“發展根源於創新,而要激發創新精神,使創造力充分釋放出來,則必須回到中華文化原創,摒棄限制社會微觀活力和民眾創造力的文化和傳統,吸收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化成果,進行文化和制度創新。”
總的來說,傳統文化觀念對經濟的影響具有兩面性,而且壹些文化觀念具有轉化的可能。所以,壹定要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