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儒家首先提出了人性本善的基本假設,然後提出了仁政、德治、禮制的管理方法,最後提出了以家治國、平天下的管理目標。
2.法家首先提出了人性惡的基本假設,然後提出了法制和刑事統治的管理方法,最後提出了崇君富民的管理目標。
3.道家首先提出人性的思想,然後提出無為而治的管理方法,最後指出要達到的管理目標是至德之界。
儒家主張仁政,其重要內容是反對暴政和任意的刑殺,認為“暴政猛於虎”。儒家主張以道德感化來統治人民,所以主張德治。孔子主張:“道以政治之,則刑之,民以免,不要臉。道是德,是禮,是恥,是格。”政治和懲罰只能起到鎮壓的作用,讓人不敢犯罪;道德和禮貌可以贏得人心,讓他們感到羞恥,回歸內心。要“以德治國”,“以德導人”,“以禮團結”,“以民為義”。孟子主張:“以德服人者,樂而心服。”
法家尊崇君權,竭力維護最高統治者的權威,目的是為貫徹其法治與刑罰的管理思想尋求實施主體和保障條件。法家不可能有現代民主思想,把法制和民主聯系起來。在他們那個時代,只能把法制和專制聯系起來,試圖在專制的支持下推行他們的管理理念和制度。
道家是以老子的“道”論為核心的壹個學派,用道來解釋宇宙萬物的本質、構成和變化,主張“道即自然”,天無為,萬物自然而生,所以認為人性是自然的。在治國理政上,主張虔敬無為,無為而治,順乎自然,清靜樸素,勤儉節約,棄智棄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