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中國傳統美食和洋快餐那個營養更高?

中國傳統美食和洋快餐那個營養更高?

中國傳統美食的優點:1 饅頭

相傳三國時候,蜀國南邊的南蠻洞主孟獲,總是不斷來襲擊騷擾,諸葛亮親自帶兵去征伐孟獲。

瀘水壹帶人煙極少,瘴氣很重而且瀘水有毒。諸葛亮手下提出了壹個迷信的主意:殺死壹些“南蠻”的俘虜,用他們的頭顱去祭瀘水的河神。諸葛亮當然不能答應殺“南蠻”俘虜,但為了鼓舞士氣,他想出了壹個辦法:用軍中帶的面粉和成面泥,捏成人頭的模樣兒蒸熟,當作祭品來代替“蠻”頭去祭祀河神。打那以後,這種面食就流傳了下來,並且傳到了北方。但是稱為“蠻頭”實在太嚇人了,人們就用“饅”字換下了“蠻”字,寫作“饅頭”,久而久之,饅頭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了。

2 水晶餅

水晶餅是陜西渭南的名點,特色是金面銀幫,起皮掉酥,涼舌滲齒,甜潤適口。

傳說宋相寇準為官清廉,辦事公正,深得民心。寇準有壹年從京都汴梁回到老家渭南鄉下探親,正逢五十大壽,鄉黨們送來壽桃、壽面、壽匾表示祝賀,寇準擺壽宴相待。酒過三巡,忽然手下人捧來個精致的桐木盒子,寇準打開壹看,裏面裝著50個晶瑩透亮如同水晶石壹般的點心。

在點心上面,還放著壹張紅紙,整整齊齊地寫著壹首詩:“公有水晶目,又有水晶心,能辨忠與奸,清白不染塵。”落款是渭北老叟。後來,寇準的家廚也仿照做出了這種點心,寇準據其特點給它取了壹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水晶餅”。

3 冰糖

相傳清代康熙年間,有壹個名叫扶桑的姑娘,是四川內江的壹個大糖坊主張亞先家的丫環。

有壹次,她趁張亞先不在,舀了壹碗糖漿正準備喝的時候,張亞先來了,扶桑連忙把糖漿倒進豬油罐,將它藏進柴堆裏,又在上邊放些谷糠掩蓋住。過了幾天,當扶桑捧出豬油罐時,罐裏卻長滿了許多水晶般的東西,敲碎入口,堅脆而純甜,其味道勝過白糖。扶桑把這壹奇怪現象講了出去,許多人如法炮制,因制出的糖形似冰,味如蜜,人們就把它稱作冰糖。

某些“洋快餐”用的油和中國傳統用的普通植物油不同,因為用的是氫化油,即把植物油加氫生產出的油。哈佛大學公***衛生學院營養學系主任威利特教授1991年就指出:將天然植物油加氫後生產的氫化油危害健康!因為氫化油中含壹些自然界本不存在的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會影響人類內分泌系統,危害健康。威利特指出:“關於氫化脂肪的攝入量與患心臟病和糖尿病的幾率關系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氫化脂肪比飽和脂肪更糟糕”。

洋快餐與致癌物質——丙毒。2002年4月24日瑞典國家安全管理局公布了最新的研究結果,發現炸薯條、漢堡包、薄脆餅、烤豬肉等含有大量的丙烯酰胺,由於丙烯酰胺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可以誘發良性或惡性腫瘤,所以有學者認為這解釋了西方國家腫瘤高發的原因。美國藥品與食品管理局2004年3月24日公布了對750種食品的檢查結果,再度證實了炸薯條、炸薯片、爆玉米花、炸雞中這類致癌物質含量最高。家裏做的菜情況比較好,而新鮮的蔬菜是最安全的。歐美和中國不壹樣,家家廚房都有烤箱,是高溫烹飪;中國傳統膳食是低溫烹飪,我們的米飯、面條、饅頭都是用水做介質,不會超過100攝氏度,比烘烤要低得多。爆炒菜肴短時間完成,高低溫結合的烹調方式,不僅有益於保持營養成分不受損失,也滿足了表面殺菌的需要,減少油脂的氧化。所以中國人民的傳統烹飪方法是非常安全的。

  • 上一篇:中國傳統居住民俗的文化內涵有哪些
  • 下一篇:關於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的思考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