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時間、名稱都有哪些?

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時間、名稱都有哪些?

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時間、名稱通常有以下幾種:

1、春節: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最熱鬧的壹個古老節日。壹般指除夕和正月初壹,是壹年的第壹天,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古稱: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歲旦、歲首、歲朝、新正、首祚、三元(“ 正”即正月之“正”),俗稱“過大年”。

2、元宵:農歷正月十五。元宵意指壹年中第壹個月圓之夜,又稱為“上元節”。元宵是中國壹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正月十五日是壹年中第壹個月圓之夜,也是壹元復始, 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因此又稱“上元節”,即農歷正月十五日。在古書中,這壹天稱為“上元”,其夜稱“元夜”、“元夕” 或“元宵”。而元宵這壹名稱壹直沿用至今。?

3、清明: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壹種活動。同時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壹。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壹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

4、端午:農歷五月初五。

農歷五月初五日為“端午節”,是中國壹個古老的傳統節日。“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因為人們認為“五月”是惡月,“初五”是惡日,因而避諱“五”,改為“端午”。端午節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記載,並非為紀念屈原而設立的節日,但是端午節之後的壹些習俗受到屈原的影響。

5、七夕:農歷七月初七,中國古代的情人節。也有人稱為 “乞巧節”或“女兒節”。

陰歷七月七日的晚上稱“七夕”。中國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此夜在天河鵲橋相會。七夕節本名乞巧節,所謂乞巧,即在月光對著織女星用彩線穿針,如能穿過七枚大小不同的針眼,就算很“巧”了。農諺上說“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鐮割好稻。”這又是磨鐮 刀準備收割早稻的時候。

6、中秋: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7、重陽:農歷九月初九。叫“登高節”,習俗有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現在我國又將九月初九定為敬老節。

8、冬至:冬至,是我國農歷中壹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壹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 上一篇:韓國舞蹈
  • 下一篇:中國特色現代農業的實現途徑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