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種觀點認為,藥物的發現與人類的覓食活動密切相關。65438年至0973年,河北槁城太西村商代遺址發現30余種植物種子。它們主要被鑒定為薔薇科種子,包括桃仁、烏梅核和杏仁。
中醫方劑中有五仁丸,由桃仁、烏梅仁、杏仁、松子仁、柏子仁組成。在遺址中發現的種子似乎是藥方的組合。這些種子原植物的果實是食物的來源,這表明這些藥物的發現可能與飲食有關。藥物發現和食物的起源尤其體現在“神農嘗百草”這個典故上。這個故事說明了人們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發現了藥物,說明早期食物和藥物的界限是模糊的。這種認識還體現在“食醫”分工的出現,以及古人對食物治療作用的認識。
中國歷代對“食藥壹體”和食藥界限的認識是壹個從模糊到清晰的過程。從藥食同源的起源,可以看出古人對食物功能的認識水平:首先,無毒,可食用,提供基本營養;然後,食物的其他功能被發現:治療和保健。食物處理的“原理”已經探索了很久。古人認為食物和藥物有相同的性味理論,包括四氣五味,歸經,盛衰,等等。
食品和藥品雖然是統壹的,但也有界限。古人在知道藥食界限的同時,形成了既可入藥又可入藥的“兩用”品種,並在大量醫書和本草中論述了這些品種。
歷代藥食兩用品種主要體現在食療和食物營養方面,尤其是食物營養是現在保健思想的體現。目前,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具有滋補和防病功能的功能性食品受到尊重和重視,這也促進了保健食品行業的發展。許多傳統的藥食兩用品種具有保健功能。此外,傳統的“食藥合壹”受到了相當的重視,衛生部門相繼頒布了《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商品目錄》對這壹類型進行規範。
“食藥結合”是古人在發現食物和藥物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