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業的比較優勢是明顯的(雖然在不同行業的表現不壹樣,甚至差別很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處於動態轉化中。這種比較優勢不僅體現在大量低成本勞動力等因素上,還體現在不斷向高加工程度升級的大型加工組裝產業的優勢,以及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巨大國內市場規模和潛力。這些比較優勢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中國獨特的國際競爭優勢,已經並將繼續在國際分工中贏得更加有利的地位。如果說中國制造業的發展主要得益於對外開放和市場化改革,那麽加入世貿組織後,在更加開放和市場化的環境下,中國制造業的比較優勢將得到充分有效的發揮,在積極主動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獲得更大的利益。
當然,在制造業領域,不同行業的成熟度、開放度、比較優勢都有很大差異,加入WTO對這些行業的影響是不均衡的。從長期來看,影響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因素主要有兩個:壹是依托資源稟賦和要素成本的比較優勢,具有長期性和基礎性特征,決定了國際分工、國際貿易和跨國投資的長期趨勢和基本格局;第二,依賴於競爭戰略和制度條件的競爭優勢具有明顯的戰略性和選擇性。中國正處於經濟體制、工業化進程、供求結構的劇烈變革時期,影響中國產業競爭力特別是動態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的因素十分復雜多變。從中國加入WTO的背景來看,產業國際化和全球化趨勢、市場化程度、對外開放程度、產業成熟度、內需潛力和動態比較優勢等因素,將對產業發展前景和競爭優勢產生更直接、更明顯的影響。因此,我們試圖從這些因素出發,建立壹種入世背景下中國工業發展前景的評估方法,從而綜合評估入世對各制造業部門的短期和長期影響。其要點包括:壹是尋求構建WTO背景下工業發展前景的統壹評價方法,該方法普遍適用於工業部門,使所有工業部門在壹個坐標系上進行橫向比較;二是將短期對策研究與長期趨勢研究有機結合起來,拓寬研究視野,以準確把握入世後各行業的長期發展方向;第三,通過對WTO背景下產業發展前景的評估,明確了今後壹個時期政府政策調整的方向和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