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古跡數量是世界上任何壹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中國是古代人類的發源地之壹。至今已發現十余種古人類,如雲南元謀人、陜西藍田人、40萬年前的丁村人、長陽人、馬壩人、穴居人等。至於新石器和舊石器文化遺址,比較典型的有藍田遺址、河姆渡遺址、仰韶文化遺址、大汶口遺址等。
在中國古代,為皇帝建造陵墓是相當流行的,其數量和規模,以及在其中發現的豐富的歷史文物壹直吸引著世界的目光。中國著名的帝王陵墓主要有黃帝陵、裕陵、秦始皇陵、昭陵、成吉思汗陵和明十三陵。1974年,中國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東側發現了壹個面積為14260平方米的兵馬俑坑。坑內有數以千計的武士俑和陶馬,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河姆渡文化遺址
中國長江下遊的新石器文化。浙江余姚縣河姆渡遺址首次發現,故命名為1976。主要分布在杭州灣南岸的寧波和紹興平原,隔海直達舟山島。根據放射性碳測年和校正,年代約為公元前6000年。河姆渡文化的發現和建立,拓展了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的研究領域,表明燦爛而古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也存在於長江流域。
據考證,富家山先民定居後,種植水稻是其主要食物。它的基礎是使用啃骨的農具,大量的大米混合在木炭夾層的陶器中,以及陶器上谷物和米粒的雕刻圖案。此外,捕魚、狩獵和采集是這些祖先必要的經濟補充。
中國南方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余姚市羅江鄉河姆渡村東北,面積約4萬平方米,1973開始發掘。河姆渡遺址位於余姚市河姆渡鎮,距寧波市區約20公裏。它是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