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中國古代天文歷法的演變

中國古代天文歷法的演變

中國的歷法和歷年采用陰陽三合歷;古代根據不同農牧業生產的需要,分別產生了陽歷和陰歷。農歷作為中國的傳統歷法,起源的時間最早,古籍中有很多記載,甲骨文和中國也有記載。目前壹般認為陰陽壹體的歷法規則起源於殷商時期。從黃帝歷到清末陽歷的啟用,中國歷史上有102個歷法。其中壹些歷法曾經對中國的文化和文明產生過重大影響,如夏歷、商歷、周歷、西漢的太初歷、隋唐的大衍歷和皇帝歷。盡管壹些歷法沒有被正式使用,但它們對健康、醫學、意識形態和天文學有著重要的意義。漢代以前的中國古代歷法以366天為壹年,用“閏月”來確定四季和壹年的結束。已經有日、月、旬、時的時間單位,陰陽歷的技術可用;觀測了五大行星和日月的運動規律,用“閏月”和“減法”調整時差。歷法的實行成為壹件大事,其中壹項主要內容就是“以閏月定四時齡”和“正閏盈”,即確定閏月的位置和如何減去多余的天數(不加缺少的天數),從而確定年齡的結束和開始。春秋戰國時期,由於周朝皇室的衰落,諸侯各行其是,於是出現了多軌歷,即諸侯和地方部落也有自己的地方歷;秦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壹個以閏月四時為紀年的歷法。漢初,中國歷法出現重大轉折,全國統壹歷法成為相對獨立的科學技術。漢武帝指示司馬遷等人撰寫《太初歷》,然後劉欣撰寫了三部歷。這兩種歷法的重要特點是紀年壹體。壹年中的整數天是365天,而不是以前日歷中的366天。用“加法”代替以前的“減法”調整時差,年齡周期的開始相當固定,通過數學計算就可以確定閏月,不需要“驗歷立五行”。至此,陰陽五行基本退出了歷法。此後,中國歷代頒布的歷法都與太初歷法相似。民國成立後,歷年采用西歷或民國歷年。
  • 上一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倫理規範及封建制度在宮殿建築中的反映有哪幾個方面
  • 下一篇:2020春聯就要吉祥如意的_鼠年新春對聯集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