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而下的選官制度:隋唐科舉制。
自下而上的選官制度:戰國時期軍功爵制度、漢代的察舉制。
1、隋唐科舉制
古代科舉制度最早起源於隋代。隋朝統壹全國後,隋文帝為了適應封建經濟和政治關系的發展變化,為了擴大封建統治階級參與政權的要求,加強中央集權,於是把選拔官吏的權力收歸中央,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采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
隋朝滅亡後,唐朝的帝王承襲了隋朝傳下來的人才選拔制度,並做了進壹步的完善。由此,科舉制度逐漸完備起來。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是完善科舉制的關鍵人物。在唐朝,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兩類。每年分期舉行的稱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制科。
2、戰國時期軍功爵制度
戰國時期興起養士之風,招攬有才幹、善言辭的人才,不論出身,為國君、諸侯服務。破格任用壹些地位低下而才幹出眾的人。
3、漢代察舉制
漢代,為了適應國家統治的需要,建立了壹整套選拔官吏的制度,名為“察舉制”。 所謂察舉,就是由皇帝下詔公開征求人才,由中央和地方各級主管官員將本人發現或民間公認的出眾人才,向各級政府推薦,經過壹定形式的考察後擇優錄用、授予官職的整個過程。
擴展資料:
察舉制的積極影響
1、為選士制度開了先河,也為以後的九品中正制、科舉制的實行提供了借鑒。
2、有利於漢代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3、協調了統治階級內部的權利分配,奠定了以後歷代平民參政的基礎。
4、為中央和地方行政選拔了幹練的官吏,使中下層地主階級知識分子有了受駕馭的機會,壹定程度上清明了吏治。
5、有利於文官制度的建立,因而加強了中央集權的力量。
6、有利於形成尊重人才、知識、和倡行註重德行的民風。
7、有利於教育環境的優化,促進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