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由於觀念意識、思維模式不同所造成的中西雕塑在表現方式上的差異。
對比中西文化的思維模式就會發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思維模式追求合二為壹,把宇宙視為壹個統壹的整體,是綜合的壹元論;而西方傳統文化的思維模式則以分析為手段,把世界視為不同的部分,追求壹分為二,是解析的二元論。在中西思維模式發展過程中,西方的文化又形成了重視邏輯推理的思維模式,它結合古希臘的科學主義和理想主義,為雕塑藝術的典範奠定了重要基礎;中國的文化則形成了強調直觀意向的思維方式,它通過直覺來直接體驗、感悟並把握對象。這種思維方式超越了邏輯、概念而更長於悟性,這種所謂的“豁然貫通”、“點石成金”,也形成了與西方註重分析、偏於抽象的思維模式的不同文化特質。
結論:
“大抵有基方築室,未聞無址忽成岑”。同其他藝術形式和文化的關系壹樣,雕塑的發展和文化背景也是不可分割的。雕塑是人類的精神產品,也是文化的組成部分;文化的內涵決定著雕塑的形式,雕塑的形式也豐富著文化的內涵。雕塑是人類情感的物化形式,揭示著人類不同時期的宇宙觀和人生觀,蘊含著人類對生命的極大熱情;文化對雕塑的作用,既造成了中國唐至宋代之後雕塑的衰弱,也促成了西方雕塑隨著文化變革而不斷的演進。正如莊子所言:“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壹也。”中西文化的差異在於文化的特質,而中西雕塑的異同則在於雕塑的基本特征,中西雕塑的比較既具有著文化和歷史的價值,也具有著時代和現實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