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了解這些技術和技法的民族特點,才能在訓練過程中更好地把握它們的動作點,使我們充滿信心。李正毅教授在解讀“古典舞”時表示,它不是對古代舞蹈的照搬,而是建立在濃厚的傳統舞蹈審美基礎上,適應現代人欣賞習慣的新古典舞。它以民族為主體,以戲曲、武術等民族審美原則為基礎,吸收芭蕾等外來藝術的有益部分,使之成為獨立的、民族的、當代的舞蹈種類和體系。
中國古典舞作為中國舞蹈藝術的壹個門類,是在傳統民間舞蹈的基礎上,經過歷代專業工作者的提煉、整理、加工和創造,經過長時期藝術實踐的檢驗而流傳下來的具有壹定示範意義和古典風格的舞蹈。古典舞創立於20世紀50年代,曾被壹些人稱為“傳統戲曲舞蹈”。它本身是戲劇和舞蹈的混合體,也就是說,它還沒有完全從戲劇中演化出來,所以叫戲劇,它去掉了戲劇中最重要的唱和念;說它是舞蹈,它在數量上還是保持了戲曲的原始狀態。中國傳統戲曲中的歌舞是為這個故事服務的。即使是不唱不白的武俠劇,也依然是劇,其舞蹈對角色行業的從屬關系也是非常明確的。
上世紀80年代初應運而生的中國古典舞“身韻”課程,經過十余年的實踐,逐漸得到中外舞蹈界和學術界的認可。1993年被國家教委評為優秀教學成果。北京舞蹈學院古典舞老教授李正壹、唐滿成毅然編創了古典舞“身韻”課,復興了中國古典舞,復興了古典舞事業。李政壹教授在解讀“古典舞”時說:“它叫古典舞,不是對古代舞蹈的復制,而是基於深厚的傳統舞蹈美學,適應現代人欣賞習慣的新古典舞。它以民族為主體,以戲劇、武術等民族審美原則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