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築:
1、客家圍龍屋
2、北京四合院
3、陜西的窯洞
4、廣西的“桿欄式”
5、雲南的“壹顆印”
圍龍屋是客家人最典型、最成熟、最具特質的民居建築。它承襲並發展了華夏民居建築的人文精神和營造藝術傳統,其方、圓式圍樓結構和堂、橫屋縱橫交織的綜合性大型建築形制,具有極強的中國傳統倫理觀念及風水意識。圍龍屋的客家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從建築風格到民風民俗處處展示了客家的人文歷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被眾多國內外專家譽為東方璀璨的明珠、世界上的民居建築奇葩。
北京四合院是位於中國北京的四合院建築。由於北京是四合院最常見也最有特色的壹個城市,因此人們提起四合院常常就是指北京四合院。北京的四合院現在已經和北京胡同壹起,成為北京傳統文化和民俗的代表,成為北京城市的城市名片之壹。北京城保持了元大都時期的很多街道和建築,其中就包括了四合院。因此可以說,四合院積澱了幾百年來深厚的北京文化。
陜西窯洞,是中國北方黃土高原上特有的漢族民居形式,分土窯洞、石窯洞、磚窯洞、土基子窯洞、柳椽柳巴子窯洞和接口子窯洞多種。到陜西旅遊,無論是遊覽延安,還是遊覽榆林地區,擡頭低頭隨處可見那或傍山而建、或平地而箍、或沈入地下築成大井式院落的窯洞,壹孔孔,壹排排 遠在4000多年前,生活在陜西省北部黃土高原上的漢族先民就有挖穴而居的習俗。因為高原上的黃土粘、硬,不易塌陷。窯洞都是依山而建,在天然土壁上水平向裏鑿土挖洞,施工簡便、便於自建、造價低廉,而且住在裏面冬暖夏涼。
幹欄建築是南方少數民族的建築風格,最早的幹欄式建築是河姆渡幹欄式建築。古時流行於南方百越民族的居住區,這種建築以竹木為主要建築材料,主要是兩層建築,下層放養動物和堆放雜物,上層住人。 這種建築適合那些居住於雨水多比較潮濕地方的人。現在主要流行於壯族居住的比較偏遠的地區,包括廣西中西部、雲南東南部、貴州西南部和越南北部。其他民族的幹欄也有,但是受到漢式建築和佛教建築的影響較多。幹欄式建築可以防震等。
在雲南中部地區有許多這種形式的四合院住宅。它的正房有三間,左右各有兩間耳房,前面臨街壹面是倒座,中間為住宅大門。四周房屋都是兩層,天井圍在中央,住宅外面都用高墻,很少開窗,整個外觀方方整整,如壹塊印章,所以俗稱為"壹顆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