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中國建築百年的變化

中國建築百年的變化

早期:20世紀20年代以前,是對新功能建築民族形態的無意識探索時期。主要創作模式有新功能,舊形式,西式立面,中式裝飾和中式教堂建築。聖約翰學院是上海浦東教會的代表。

1920~1930年,具有較高文化修養的壹批留學生,致力於在新建築中體現民族形式,創作出了壹批高水平的作品。這壹時期出現了復古式,古典式,折衷式等特征的近現代建築。南京中央博物院、廣州中山紀念堂,武漢大學是為典型代表。

20世紀50年代初,民族建築有了新的發展。當時所謂復古古典主義研究蘇聯的創作政策,特別強調帶有政治色彩的民族風格。古典建築大多比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規模更大,在群體建設中更為突出。我們可以稱之為古典主義後期。

20世紀60年代,廣州壹批帶嶺南園林特色的建築對民族形式的某些方面有了更大的推進,在全國產生了重大影響。

20世紀90年代以前出現的新鄉土建築成功地應用於山區酒店。河西敦煌土埠式住宅樓也很好。後期,房地產業大行其道,歐式豪宅在全國都比較強勢。還有許多優秀的住宅小區和古典四合院,依附於它們的風格民宅。

從當今往前推20年,還有壹種民族風格的本土現代主義建築值得人們重視。這些建築多出現在中國少數民族地區。新疆迎賓館,拉薩飯店,西雙版納體育館,新疆人民大會堂等都是。

擴展資料:

中國古代建築以它優美柔和的輪廓和變化多樣的形式而引人註意,令人贊賞。但是這樣的外形不是任意造成的,而是適應內部結構的性能和實際用途的需要而產生的。

從建築類別上說,中國古建築包括皇家宮殿,寺廟殿堂,宅居廳室,陵寢墓葬及園林建築等。其中宮殿,寺廟,陵墓等都采用相近的建築形式與總體布局方式即對稱齊整,主次分明。

與西方古建築相比,中國古建築在材料的選擇上偏愛木材,幾千年來壹直如此,並以木構架結構為主。此結構方式,由立柱、橫梁及順檁等主要構件組成。各構件之間的結點用榫卯相結合,構成了富有彈性的框架。

百度百科-中國建築史

  • 上一篇:中國古代傳統兵器高清
  • 下一篇:中國畫的哪些方面體現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傳統和審美意識?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