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史上的“風”“騷”分別指的是《詩經》與《楚辭》。
風騷,《詩經·國風》和《楚辭·離騷》的並稱。它們同被視為中國詩歌發展的源流。對後世中國文學影響深遠。後代用來泛稱文學,在文壇居於領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領先叫領風騷。
壹、《國風》是《詩經》的壹部分。大抵是周初至春秋間各諸侯國華夏族民間詩歌。國風是《詩經》中的精華,是華夏民族文藝寶庫中璀璨的明珠。
國風中的周代民歌以絢麗多彩的畫面,反映了華夏勞動人民真實的生活,表達了他們對受剝削、受壓迫的處境的不平和爭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中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
二、《離騷》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詩篇,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此詩以詩人自述身世、遭遇、心誌為中心。
前半篇反復傾訴詩人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表達要求革新政治的願望,和堅持理想、雖逢災厄也絕不與邪惡勢力妥協的意誌;後半篇通過神遊天界、追求理想的實現和失敗後欲以身殉的陳述,反映出詩人熱愛國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全詩運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話傳說和豐富的想象,形成絢爛的文采和宏偉的結構,表現出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並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騷體”詩歌形式,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主要註本有東漢王逸的《楚辭章句》、南宋朱熹的《楚辭集註》、清代戴震的《屈原賦註》等。
擴展資料:
風騷的本義卻與放蕩、輕浮壹點也不沾邊兒。它最初的意思是《詩經》與《楚辭》的並稱。因 為《詩經》中有“國風”,而《楚辭》中最著名的篇章是《離騷》,“國風”與《離騷》是《詩經》和《楚辭》的精華,所以古人取國風的“風”,與《離騷》的“騷”合成壹個詞“風騷”,用以指代文學素養或文采。
在古代,用風騷形象人,是指被形容者才華豐贍,不同凡響。比如,北宋孫光憲的《北夢瑣言》記載:“沙門貫休,鐘離人也,風騷之外,精於筆劄。”這句話中的“風騷”,即是文采的意思。毛澤東詞《沁園春·雪》雲:“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註意,毛澤東將“文采”與“風騷”對舉,可見其意思是基本對等的。後來,“風騷”壹詞又發展出容貌俏麗的意思,比如《紅樓夢》第三回說:“身量苗條,體格風騷”。再後來,風騷便演變成今天人們最為熟知的“輕浮放蕩”之義。
雖然,在有中國古代文史方面修養的人那裏,都知道風騷在古代並不是壞詞,但約定俗成的力量實在強大,因此,既然大多數人已經習慣於它的貶義用法,也就沒有人再願意拿它來贊美別人的驚才絕艷和風姿綽約了。
另外,值得壹提的是,與“風騷”命運相似的還有“風流”壹詞。
百度百科——風騷 (漢語詞語)
百度百科——國風 (《詩經》中的作品)
百度百科——離騷(屈原詩作)
人民網——文史>>生活史>>“風騷”本與放蕩、輕浮不沾邊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