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鹹豐十年底開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洋務派在全國掀起“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改良運動。經過兩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對解決內憂外患分為“洋務派”與“守舊派”,洋務派主張利用取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等方式發展新型工業,增強國力,以維護清政府統治,但也奠定中國現代化基礎。
2 甲午戰爭
清軍在甲午戰爭中的失敗(北洋水師的覆滅)標誌著洋務運動的失敗,大清帝國的國際地位自此壹落千丈,再次成為列強鯨吞蠶食的對象。清朝國內的改革派對自身的弱點有了更深的認識,促使後來的政治制度的改革,即1898年的戊戌變法。
3.辛亥革命
推翻了滿清政府及中國實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權制度,建立了亞洲第壹個民主***和國——中華民國。在此之前的中國的歷次起義都是以壹個朝代代替另壹個朝代而結束,但辛亥革命卻徹底推翻帝制,並試圖建立新的政治體制——***和制。盡管後來民主***和的規則受到北洋軍閥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壞,甚至壹度有短暫帝制的復辟,但他們都不能從根本上顛覆眾望所歸的***和國體。
4.國***內戰
中國國民黨來自於其前身興中會。從中國***產黨看來,國民黨主要代表的是資產階級的利益,是壹個資產階級政黨。中國***產黨代表中國無產階級的性質,從主導思想上看,兩黨的矛盾沖突是必然要發生的。最終中***戰勝,並於1956年在大陸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
5.朝鮮戰爭
由於朝鮮戰爭,蘇聯從1952年起開始大規模援助中國大陸建設全面的工業基礎,中華人民***和國從此開始了獨立自主門類齊全的工業化建設道路。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在與西方列強(包括日本)的戰爭中屢次陷入慘敗或極其被動的局面,朝鮮戰爭的結果使中華人民***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獲得巨大威望。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就此形容:“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壹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壹個國家的時代壹去不復返了。”朝鮮戰爭也使得中華人民***和國避免與具有反***傾向的政權鄰接,為其國內建設爭取了政治地理上的緩沖。
6.蘇聯援華
蘇聯對中國的援助主要集中在建國初期。1953-1957年,中國實施了第壹個五年計劃。這是中華人民***和國奠定工業化初步基礎的重要時期。在遭受全球絕大多數資本主義國家封鎖、禁運的環境下,中國通過等價交換的外貿方式,接受了蘇聯和東歐國家的資金、技術和設備援助。這樣,在不到10年時間內,中國以幾十億元人民幣費用就建立起配套的國防工業基礎,在世界近現代歷史上創造了成本最低和規模速度空前的紀錄。
7.改革開放
中國國家力量大幅增強,國際地位和軍事實力顯著提高。2010年,中國GDP總值為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平價購買力則遠遠領先於日本,高居世界第二位,對外貿易規模亦高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同時中國成為美國國債(除美國自己外)的第壹大債權國。中國已經成為國際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中國崛起無疑是20世紀下半葉以及21世紀人類發展最重要的事件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