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穿節又叫補天節,為正月二十日(宋代以前為正月二十三日)。源於女媧補天的神話故事,形成於漢代,在東晉成俗,宋代盛行。
最早記載天穿節的資料是東晉王嘉所撰《拾遺記》,清代所修類書《淵鑒類函》卷壹三《歲時部》記載:“補天穿。《拾遺記》雲:‘江東俗稱正月二十日為天穿日,以紅縷系煎餅置屋上,曰補天穿。’相傳女媧氏以是日補天故也。”
這壹天,家家戶戶都要焚香燃燭、叩頭禮拜以敬奉女媧娘娘,而且以項祭祀活動必須由家族裏的中老年主婦來主持,以象征女媧在氏族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日節
人日節,又稱“人勝節”、“人慶節”等,在農歷正月初七,是人類的生日。
“人日”源於古老的創世神話傳說。據《占書》記在:正月壹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谷。
最初,人日節的主要活動是單壹的占蔔活動。魏晉以後,逐漸發展成為包括慶祝、祭祀等活動內容的節日。
到了唐朝人日節最為盛行,這天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唐代以後,人日節日漸衰落。
上巳節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據記載,春秋時期上巳節已流行,是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
《論語》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就是寫的上巳節的情形。宋代以後,理學盛行,禮教漸趨森嚴,上巳節風俗在漢人文化中漸漸衰微。
花朝節
花朝節,俗稱“花神節”。南宋楊萬裏的《誠齋詩話》謂“東京二月十二日為花朝”。
花朝節由來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書》中已有記載。而在唐代的詩文及史籍中,關於花朝的記載已很是常見,如司空圖的“傷懷同客處,病眼卻花朝”、盧綸的“虛空聞偈夜,清凈雨花朝”。
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遊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各地還有“裝獅花”、“放花神燈”等風俗,這是紀念百花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