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傳說時代,在黃河流域遷徙的氏族、部落,最早是由部落聯盟的首領黃帝統壹的,他就在今天的陜西,為華夏民族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後來夏商周相繼建立了多民族國家,於是黃河流域成為各民族交往活動的中心,夏天成為各民族之間的紐帶。西周出現了“中國”壹詞,體現了多民族國家的新發展。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壹中國,在全國建立了專制的中央集權,從而在秦漢時期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統壹的多民族國家,呈現出內陸腹地、向四周擴散的社會高度發展的宏大景象。經過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遼、金、元、明、清的發展,各民族之間在更大範圍內開展了各種形式的交往,其活動也擴展到了全境,表明各民族在創造祖國的過程中,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已經密不可分。從史書記載開始,所有少數民族和主要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朝代都被納入正史。
19世紀中葉,由於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由獨立的封建國家逐漸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延續了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封建時代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被破壞了;但是,封建剝削制度的基礎——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剝削不僅依然存在,而且同買辦資本和高利貸資本的剝削相結合,在中國的社會經濟生活中占有明顯的優勢。”“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壹定的發展,在中國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中起了相當大的作用;但它並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很弱,大部分或多或少與外國帝國主義和國內封建主義有關。”(毛澤東:《中國革命與中國生產黨》)中國各民族都有革命鬥爭的傳統,歷史上舉行過多次反抗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的起義。近代以來,中國各族人民從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中法戰爭、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連續進行反帝反封建的偉大革命鬥爭,生動記錄了中華民族的光輝革命歷程。特別是五四運動以後,中國各族人民在中國* * *生產黨的領導下,終於在1949年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各族人民的進步和發展鋪平了道路。
中國民族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