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洞簫十大名曲分別是:《清明上河圖》、《鳳凰臺上憶吹簫》、《玉簫聲和》、《平湖秋月》、《憶故人》、《朝元歌》、《碧澗流泉》、《泛滄浪》、《蘇武牧羊》、《佛上殿》。
1、《清明上河圖》
樂曲是根據宋朝畫家張擇端的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寫意,此畫以其宏偉壯闊的幅面,真實地描繪了北宋宣和年間汴河及其兩岸在清明時節的風貌,洞簫曲《清明上河圖》清婉悠揚,充分體現畫卷的壯闊雄偉,旋律優美流暢,意境深長讓聽者在古典氛圍中靜靜享受音樂的美妙。
2、《鳳凰臺上憶吹簫》
壹句:“新來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堪稱千古絕唱,亦是古代流行壹時的洞簫曲,與梅花三弄、高山流水、陽春白雪等齊名。關於鳳凰臺,吹簫引鳳,乘龍而去,白日升天,後世歷代文人墨客紛紛歌誦這段歷史,表達了人們對這對神仙眷侶的懷念和祝福,直至現在仍被人津津樂道。
3、《玉簫聲和》
《玉簫聲和》改編自南音古曲,其曲調自始至終襯著拍板四平八穩的節拍,不疾不徐、古樸典雅,別具特色,充分展現了南音給人細細品味的特質,簫聲婉轉悠揚,讓聽者與音樂融為壹體。
4、《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是廣東音樂名家昌文成的代表作,30年代呂文成於暢遊杭州西湖,西湖美麗的景色使他感慨萬分,創作了這首描寫月夜西湖景色,贊美大自然好風光。旋律秀美,流暢如歌,明媚流暢,音調婉轉,具有迷人的藝術魅力,具有典型的廣東音樂的特點:節奏變化自由豐富,旋律線多躍進,有時幅度較大。
5、《憶故人》
《憶故人》又名《山中思故人》,曲譜載於《今虞琴《空山憶故人》,相傳為東漢蔡邕所作,曲調委婉纏綿,意在思念故人,全曲***六段,以泛音開頭,清新飄逸,使人於空山幽谷的寧靜之中油然而生思念故人之情,後幾段則以緩慢沈穩的節奏,綿綿不絕的琴音抒發了思念故人的情深意切,感人至深。
6、《朝元歌》
朝元歌曲牌名,又名朝元令,曲調曲用乙調或正工調,商調式,全曲可分為三段,第壹段四句,曲調是上下對句式重復結構,第二段五句,曲調是四句式結構,末段五句,曲調是二小段式,後小段為第壹段上下句式的變化再現。後被人用此曲牌編成簫曲,此曲多疊用四支,曲調古樸幽雅,韻味十足。
7、《碧澗流泉》
《碧澗流泉》是嶺南琴派重要的傳統曲目之壹,相傳由宋代大理學家朱高所作,當代琴人的演奏,基本沿襲了自清代以來傳統的節奏自理和表現手法,樂曲以清脆之音,表現出深山峽谷之中宗淙流水歡快地流淌的情景。
8、《泛滄浪》
本曲常作為《瀟湘水雲》的序曲,表現“誌在駕舟於五湖”的意境,每當遠望九疑山為雲水所蔽,見到雲水奔騰的景色,便引起他對外敵入、時勢變遷的愁緒,於是作《瀟湘水雲》以寄眷念之情。
9、《蘇武牧羊》
蘇武是真實人物,後人們崇敬他,敬佩他的愛國精神和威武不屈的民族氣節,譜寫了《蘇武牧羊》這支古曲,這支古曲曲調深沈悲壯,幽婉動聽,十分動人,中國人世世代代傳唱或用洞簫吹奏。
10、《佛上殿》
是壹首民間樂曲,節奏緩慢平穩,以簫獨奏的形式,加上木魚的敲擊聲襯托,使音樂聽來極富廟堂色彩和神聖虔誠的韻味。凝重、抒緩、縹緲的旋律,呈現出古代寺院廟堂莊嚴、肅穆的氣氛以及佛家子弟在靜心坐禪的幽遠空靈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