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品質、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也是我們民族精神的精髓。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內容十分豐富有以下幾種:
1、忠心報國,勇赴國難。
這壹美德的行為表現是把民族和國家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其深刻的社會責任意識是中華民族性格的壹個重要特征。 例如甲午海戰中的愛國將領鄧世昌、林永升“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為反對外來侵略浴血奮戰,所展示的就是這樣壹種美德。
2、國而忘家,公而忘私。
這壹美德的本質是把“天下為公”作為崇高的理想人格。如教材中大禹治水,前後13年,風裏來雨裏去,三過家門而不入;範仲淹主張“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孫中山提倡“天下為公,大同世界”;中國***產黨人堅持“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等,都是以天下為已任,為國為民無私精神的體現。
3、勤勞儉樸,艱苦奮鬥。
中華民族向來以勤勞勇敢,吃苦耐勞,富於創造力而著稱於世。所謂“奉公以勤,律身以儉”,“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等,集中體現了這壹美德的內涵。
4、不畏強暴,自強不息。
這是中華民族獨立意識、自我意識和自覺能動性的鮮明標誌。在歷史教材中,具備這種美德的也不乏其人。如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司馬遷被處宮刑後,15年著成《史記》這些都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這種精神正是中華民族歷盡艱難並不斷走向強盛的巨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