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不同於壹般繪畫,在刻畫形象時,強調“以形寫神”和筆墨的簡練,不計較摹寫的絕對真實和繁復華麗的風格。講求以寥寥數筆,勾勒人生百態。當代著名漫畫家豐子愷在《漫畫的描法》中就認為,漫畫是簡筆而註重意義的壹種繪畫。
此外,漫畫更具針砭時勢、諷刺社會中的“假、惡、醜”之功能,漫畫家多從政治事件、社會現象和生活百態中提取素材,融入個人觀點、見解和態度,引發讀者思考,使其從中受到教育。不過,並不是全部以諷刺為內容的繪畫都是漫畫,因為漫畫自具特殊的表現方法;同時,也不能說漫畫只有諷刺和批評的作用,它同樣有歌頌和褒揚的功能。
中國的傳統漫畫內蘊十分豐富,由於中國特定的文化淵源和歷史背景,使中國漫畫別具壹格,與西方的漫畫、卡通以及新興的動漫形象均有區別。
首先,中國漫畫的大部分作品產生於近代變動不安的中國社會,嚴峻的民族危機使中國漫畫以直接的手法表達了爭取民主自由與和平的渴望。與此相應,多年的反侵略、反分裂戰爭使中國漫畫充滿戰鬥力和反抗性,它們自覺地承載著深重的救國救民責任。這與以娛樂為主的卡通、動漫在本質上已迥然不同。
其次,中國漫畫的獨特之處還在於善從中國文學中挖掘素材,借用典故和風俗習慣表現當前事物和現象;並引用其中的人物角色,以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手法來表現,所以很易為讀者接受,就算文化水平參差不等的讀者,也容易領會。
再者,中國漫畫還多以中國獨有的傳統水墨技法創作,其特點是變幻無窮、意境悠遠,表現了中國繪畫藝術獨特的審美價值。
縱覽中國漫畫史,由古代漫雕(即具詼諧、幽默趣味的雕刻類作品)如漢代石刻畫像追源起,至清末民初的報刊諷畫,可說是經幾千年歷史沈澱而形成;在緊貼政治氣候的同時,也直接或間接記錄著當時的社會狀態和人民的生活態度,由此組成壹部奇特的中國近代歷史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