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壹時期,由於美學家的啟蒙、倡導和影響,以及他們對西方美學的介紹、翻譯和傳播,在20世紀20年代迎來了美學研究的熱潮。從最初的美學知識的翻譯和介紹到專業教材的翻譯和編寫,從教育制度的設定到最終在課堂上的實施,從美學的自發引入到自覺建立,美學和美育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已經有了壹定的基礎和相當的知名度,壹批相關的學術著作相繼出版,初步建成了壹個頗具規模的美學理論體系。
20世紀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西方哲學和美學的大量譯介為中國美學體系的建構準備了理論資源。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現代美學理論體系,是以中國傳統美學資源為基礎,融合西方美學思想和方法,吸收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美學的核心。
在這個階段,中國美學家在引進大量西方美學思想的同時,也開始尋求某種理論的新建構。首先,在對美和美感的研究中,他們試圖超越過去單純的藝術思維方式,代之以典型的充滿哲學思辨的西式“純美學”研究。各種美學藝術問題的理論探索,基本上都是圍繞著美、美感等諸多理論問題展開的,具有極其明顯的哲學抽象性。舒新成、、範、鐵爐等人的許多文章,以及李安齋的《美學》、的《藝術家之難》、陳望道的《美學導論》等著作,都是從哲學分析和邏輯演繹的角度對美和美感進行研究,其中不乏精彩的見解。其次,美學研究有意識地探討藝術世界,把對藝術的起源、創作和欣賞、藝術的發展等問題的研究上升到審美的高度,形成了初步的文學美學和藝術心理學的理論框架。代表著作有《藝術獨立與藝術人生批判》、胡《文藝起源論》、熊佛西《悲劇論》、洪《藝術家修養論》、梁《詩與真》等。
這壹時期美學研究的代表人物朱光潛和宗白華致力於中國傳統美學的現代轉型,為中國現代美學的建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朱光潛通過對西方現代美學思想的學習,構建了中國現代美學史上第壹個獨特的以審美經驗主義為核心的審美心理學體系。宗白華在中西比較的基礎上,以中國傳統美學為基礎,以西方現代哲學為參照,創造性地闡釋了中國傳統哲學的宇宙觀和生命意識,初步確立了他的生命美學觀,從而確立了中國的藝術境界論、審美時空觀、“空”與“充實”等範疇。傅抱石的《中國繪畫思想的進步》、徐的《論意境》、李長治的《論中國畫體系及其批評》等,也在中國傳統美學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
由於對西方美學理論的廣泛引進和接受,美學家們開始更加深入地比較中西美學,並初步建立了比較美學研究體系。同時,對馬克思主義美學思想的介紹、研究和運用也是相當可觀的。此前,魯迅、瞿秋白等人曾有過初步的努力,但在這壹階段,隨著中國革命的發展,馬克思主義唯物主義美學被全面、系統、有目的地引進和運用,成為理論現實。蔡儀的《新美學》標誌著中國學者開始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批判繼承前人的學術思想,構建美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