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瓷器
中國瓷器是精心挑選高嶺土或瓷石作為原材料,配以高超的工藝,如:配比、成型、幹燥和燒制。雖然瓷器是從陶器中發展而來的,但它們的原料,釉料和燒制溫度不同。
與陶器相比,瓷器具有更堅韌的質感,更透明的質感和更細膩的光澤。並且它在實用和藝術方面都優於陶器。這就是它取代了陶器的原因。英語中稱它為China,因為它最初產自中國,這充分說明了瓷質細膩的瓷器是中國的代表。
2、龍
中國的神話與傳說中,龍是壹種神異動物,具有蝦眼、鹿角、牛嘴、狗鼻、鯰須、獅鬃、蛇尾、魚鱗、鷹爪、九種動物合而為壹之九不像之形象。
華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黃帝,傳說中和龍都有密切的關系,“黃帝龍軒轅氏龍圖出河”(《竹書記年》),相傳炎帝為其母感應“神龍首”而生,死後化為赤龍。因而中國人自稱為“龍的傳人”。
3、武術
中國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壹環。民國初期簡稱為國術,被視為中國文化之精粹,故又稱“國粹”。由於歷史發展和地域分布關系,衍生出不同流派。中國武術主要內容包括搏擊技巧、格鬥手法、攻防策略和武器使用等技術。當中又分為理論和實踐兩個範疇。
4、漢字
漢字從殷商甲骨文距今約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漢字是表意兼表形的文字,也是註重審美形象的文字。漢字的信息量與某些不確定性和爭議性無與倫比。
在中華民族的整合與凝聚方面,在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和身份方面,在源遠流長、壹以貫之而又充滿機變以擺脫困境方面,漢字功莫大焉。沒有統壹的漢字只有千差萬別的方言,維系壹個統壹的大國,抵抗列強的殖民化是困難的。
5、絲綢
中國是世界絲綢文明的發源地。華夏先民在六千年前左右開始栽桑養蠶、繅絲織綢,創造了早期的絲綢文明,孕育了豐富的絲綢文化。絲綢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元前四、五世紀開始,絢麗的絲綢通過“絲綢之路”逐漸傳播到亞、歐、非各地,對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絲綢之府,蘇城為先。唐宋而後,這裏成為全國絲綢織造的重要中心,絲織工藝精湛。明清時期,蘇州民間絲織蓬勃發展,萬戶機聲,遍及城郊,官營織造領先全國。錦繡中華,衣被天下。
百度百科——瓷器
百度百科——龍
百度百科——武術
百度百科——中國戲曲
百度百科——絲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