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零售業態參差不齊。20世紀90年代以前,中國零售市場長期保持著百貨商店壹統天下的單壹格局,其市場份額達60%以上。對外開放以來,隨著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和零售市場競爭的加劇,大型綜合超市、超級市場、便利店、專業店、專賣店、家居中心、倉儲商場等新型零售業態得到快速發展,成為中國零售業規模擴大的主要動力。在過去的10年裏,中國零售業走完了國外零售業150年的商業歷程,西方發達國家歷經8次零售革命形成的20余種業態幾乎全部在中國出現,但是各種新型業態同時出現,沒有時間階段性,且部分業態具有明顯的不足,與國際上通行的標準業態相比有較大的差距。
(二)整體規模偏小,各項成本較高
目前,國內企業的規模擴張更多的是壹種外延式擴張,更看重的是網點資源的搶占,規模效益沒有充分體現,只在壹定程度上提高了綜合毛利率,但各類經營費用居高不下,導致凈利潤率遠遠低於家樂福、沃爾瑪等國際巨頭。過高的運營成本歸因於兩個方面,外部是因為我國物流費用偏高;內部因素則緣於銷售成本和管理成本偏高。 (三)管理水平與國際零售業的差距較大
1、我國商業企業的管理還主要依靠傳統管理方式和方法。零售企業的從業人員的素質較低,普遍不能適應企業的發展,而且缺乏高級管理人才,從而導致企業缺乏原始創新。
2、在營銷方面,主要還是依靠購物折價,禮物贈送等促銷方式。而不是以樹立品牌、服務、信譽以及企業整體形象等系統的營銷戰略為主導。缺乏市場細分,在商品組合、服務標準、價格、促銷和店面布置等方面,采用標準化管理不足。
3、缺乏高科技的支持,主要是信息化程度低。企業管理沒有運用現代化的電子信息技術。國外的商業企業以管理信息系統、電子數據處理系統、決策支持系統為核心,形成了以網絡為輔助的自動化管理,這與傳統的零售業運作方式截然不同。
4、我國零售業企業由於定位不明確,導致對目標顧客的需求狀況難以準確把握,也難以確認真正的行業競爭對手,因此難以占領巨大的市場份額,從而難以形成具有自己企業特色的競爭優勢。
(四)外商的挑戰
在中國零售業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外商的嚴重挑戰。這些外資零售企業以其超前的經營理念,極大的規模,價廉物美的商品,規範周到的服務,特殊的營銷手段,向中國零售業發起了強大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