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中國經濟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中國經濟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經濟增長放緩,結構失衡。

自2010年壹季度以來,我國經濟增速已經連續18個季度下滑,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壹個季度。中國2015年的經濟增長是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許多企業家和投資者開始逐漸撤離中國。

過去,中國增長模式的顯著特征是“高速增長”和“結構失衡”,增長動力主要來自“高投資”和“強勁出口”。從動力轉換來看,舊的增長動力的退出是波動的,新的增長動力是不穩定的。因此,未來三到五年經濟增速出現波動也就不足為奇了。在這種新常態下,中國壹方面需要接受經濟數據的波動,另壹方面需要盡快完成結構優化升級。經濟下行壓力壹加大,就指望政府出臺刺激政策“熨平”周期,這是短視的,對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不利。

2.國際收支不平衡

首先,從出口來看,由於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美國經濟有衰退的危險,世界經濟也在衰退,這將對中國的出口產生較大的影響。此外,近年來我國出口退稅率的調整和人民幣加速升值也在對我國出口產生負面影響。事實上,中國的對外出口受到了負面影響。中國的通貨膨脹必然導致出口商品成本增加,以外幣計價的中國出口商品價格上漲,削弱中國進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3.就業壓力大。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巨大的就業壓力不僅影響效率,而且威脅社會穩定。解決就業問題是壹項非常艱巨的任務。盡管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就業,但目前我國就業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我國勞動力供需缺口明顯。每年新增城鎮勞動力、上年結轉的城鎮失業勞動力和接受的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加起來超過3000萬人,新增勞動力數量巨大。而我國每年只能提供12萬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供需缺口非常明顯,而且預計會持續很長時間。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並不樂觀,很多畢業生壹再調低期望薪資。另壹個不利於就業問題的因素是,壹份調查報告指出,外資企業數量減少,因為中國從緊貨幣政策的實施,人民幣升值的加速,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使得中國的成本比較優勢開始下降,導致很多外資企業撤出中國,到其他國家尋找更廉價的投資基地,從而減少了在中國的員工數量。與此同時,吸納勞動力的主要領域中小企業的經營難以為繼。

  • 上一篇:中國男籃歷史十大小前鋒
  • 下一篇:處於失去傳統技能的邊緣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