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爭霸,互相防禦,長城建設進入第壹個高潮,但此時的建設長度相對較短。秦滅六國,統壹天下後,秦始皇又將戰國長城連接修復,稱為萬裏長城。明朝是最後壹個對長城進行大修的朝代,今天人們看到的大部分長城都是在這個時候修建的。
兩千多年來,中國的長城建設基本上都有記載,只是不同朝代、不同世代的長城建設和記錄所用的名稱不同。這些不同的名稱,有的是同壹歷史時期互相通用的,有的只是在某壹歷史時期或某壹地區使用的。
延伸信息長城的代表路段:
山海關1
山海關,號稱“天下第壹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km處,萬裏長城入海處。全長26公裏,包括:老龍頭長城、南翼的關城長城、北翼的焦山長城、三島關長城和九門口長城。
老龍頭長城是長城入海的末端部分。山海關是明朝建立“駐防制度”的產物,明朝的“屯墾制度”和改革政策對山海關的鞏固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鎮北臺
鎮北臺位於歷史文化名城陜西省榆林市,距市區約3公裏。建於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它是萬裏長城中最宏偉壯麗的建築,也是萬裏長城上最宏偉的軍事堡壘和觀察哨。它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跡”之壹(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和“天下第壹”按險要來說,它是正方形,***4層,高30余米,占地5056平方米。
3.嘉峪關長城
嘉峪關長城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南角。因建在嘉魚山腳下而得名。是明長城西端的起點。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是明代長城沿線保存最完整的城關,河西第壹關,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壹站。
城關是由內城、外城和護城河組成的完整防禦體系。由黃土夯築,城磚覆蓋,堅固雄偉。關城平面呈梯形,占地33500多平方米,全長733米,高度11.7米。
4.金山嶺長城
金山嶺長城位於北京市密雲區和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交界處的燕山山脈中。西起龍峪口,東至望京樓,全長10.5km..沿線有67座瞭望塔,2座烽火臺,5座大小隘口。長城上有很多瞭望塔,壹般在50-100米。這堵墻以巨大的石頭為基礎,高5-8米。有攔馬墻、垛墻、障墻,形式多樣,各具特色。
百度百科-長城